2018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8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⒃兆:预兆,征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谓之竞渡 谓: .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 . (3)从夕达旦 旦: . (4)是为大雨之兆 是: .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B.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答: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答:

5 / 15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2分)

答: 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9分)

漫画石鼓文

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②什么事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有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③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以保护。

6 / 15

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会天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有改动)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13、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3分)

7 / 15

答: 14、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3分)

答: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5-16题。(6分)

15、在《红岩》中,他被敌人注射了麻醉剂,仍然凭着坚强的意志,保守了党的机密,这里的“他”是谁?“他”入狱前为办《挺进报》承担的具体工作是什么?(3分)

答: 16、请简述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3分)

答: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7-20题。(15分)

回忆齐白石先生

①我从小学戏,没有读过书。一九五O年与书香门第的后生吴祖光结婚。后来,我成为齐白石老先生的干女儿。齐老常常手把手教我画画,他还教导我:“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②我因演出繁忙,不可能在画画上画出成绩来。但我在演戏上,是遵照齐老的教导做的,在舞台上我挺胸抬头唱戏,面向观众。我演的节目,

8 / 1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