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终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xxx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终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指导书 xxx设计研发中心

四、 结构设计细则 4.1、 材料具体要求

4.1.1、墙体材料

与土不直接接触的墙体采用 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9KN/m3 ,与土直接接触的墙体采用灰砂砖。

4.1.2、混凝土

4.1.2.1、外墙、底板、基础应根据不同部位环境类别及耐腐蚀性要求采用最小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4.1.2.2、剪力墙及框架柱在底部区域应尽量采用高标号的混凝土,以减少剪力

墙、柱的截面面积,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 4.1.2.3、随着层数的递增,应逐级降低剪力墙、柱的混凝土标号,使得各主要

楼层的轴压比均在规范规定的限值附近;对于高层建筑的顶部区域:剪力墙、柱的混凝土标号应降低至C25;顶部区域的范围按照剪力墙、柱的轴压比达到规范的限值范围内来确定。

4.1.2.4、对于结构转换层的梁板混凝土,应尽可能地采用高标号混凝土,具体

可根据当地施工条件,采用C50左右的混凝土标号;

4.1.2.5、对于底部受力较大的部位如地下室、首层架空层等混凝土标号一般应

为C30;对于普通标准层的混凝土标号一般应为C25;构造柱、圈梁等后浇的非受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标号应为C20。

4.1.3、钢筋

4.1.3.1、应优先采用性价比更好的高强钢筋;

4.1.3.2、HPB 300直径=6的钢筋应用在板分布筋、剪力墙拉筋。 4.1.3.3、HRB 400直径≥6的钢筋应用在各种受力构件。

4.1.3.4、同一直径的螺纹钢筋在同一施工时间段、同一施工现场的同一类型构

件不采用两种或以上的强度等级。

4.1.3.5、受压钢筋直径不小于14mm时,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受压钢筋直径不

小于28mm时,采用机械连接。

4.1.3.6、墙钢筋间距、板钢筋间距、梁箍筋间距不应只限制在@100、@150、@200,

应灵活配筋满足需要,钢筋间距模数为10mm。 4.2、 荷载具体要求

4.2.1、荷载取值必须严格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12年)及其他规范、

规程、标准及规定;荷载取值尽量考虑《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12年)第4.1.2条的折减。

4.2.2、地下室顶板的施工荷载应充分考虑其与全部覆土荷载不同时发生的实际

情况;考虑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时仅计算梁板配筋,不计入基础计算工况。

4.2.3、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处消防车荷载应根据不同的覆土厚度做折减;设

21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指导书 xxx设计研发中心

计主次梁及楼板时消防荷载折减系数不同,应分别验算;设计基础时不

考虑消防车荷载。

4.2.4、计算梁上荷载时应扣除门窗洞口范围隔墙重量。板上荷载应根据实际情

况修改程序的传递方式(如楼梯板、悬挑板、电梯间、隔墙等)。

4.2.5、电算输入楼面荷载时,对于每个梁格应按实际的计算荷载取值。不得随

意放大或将整个楼面统一取用一个值。

4.2.6、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地面活荷载:在计算地下室外墙时,一般民用建筑的

室外地面活荷载取5 KN/m2(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非消防车道和消防登高面);消防车道和消防登高面处室外地面活荷载取10KN/m2;当地下室有基坑支护的时候,应先与审图公司进行沟通,考虑支护的有利作用,静止土压力系数Ka乘以0.66折减系数。 4.2.7、地下室底板上垂直荷载直接由地基土承受,不再传递到基础梁及承台(淤

泥土或扰动土时除外)。

认真区分恒荷载和活荷载(活荷载一般是强条、且分项系数大),例:公共卫生间活荷载按规范取值,卫生间内台阶等其它按恒荷载取值。 填充墙开窗门洞处,应尽量精确选取线恒载,不得随意加大。

4.2.8、标准层楼梯板等大量重复构件应认真计算和设计,不要无理由放大; 4.3、 结构具体技术要求 4.3.1、结构体系

4.3.1.1、塔楼结构平面布置及计算应尽量避免超限,如有超限应及时通知甲方

商量对策,为避免超限审查采取的相关措施需提前与审图公司进行沟通,以确保审图过关;如确实需要进行超限审查则应准备申报材料,进行超限审查。

4.3.1.2、结构计算宏观指标如轴压比、周期、位移、剪重比、刚重比等应控制

在合适的范围内,既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也不要有太大的富余。 依据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可以有条件地放松结构层间位移角及扭转位移比的限值。

4.3.1.3、建筑一般不考虑设置转换层,如因建筑下部大空间等需要设置转换层

须经甲方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工作,局部转换不定义为转换层结构(需与审图公司提前沟通)。如需转换,控制转换墙体面积在8%以内。

4.3.1.4、计算参数的输入控制:

(1)梁的弯矩放大系数应取1.0; (2)全部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 (3)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 (4)梁柱重叠部位简化为刚域;

(5)混凝土容重地上部分取27,地下部分取26;

(6)钢筋强度取值与实际设计一致,如设计中有不同强度级别的钢筋同时存在,则应计算两遍,图纸设计时分别对应取值;

22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指导书 xxx设计研发中心

(7)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按模拟施工加荷3方式;

(8)周期折减系数应按内隔墙的实际情况取值,不得取小值,剪力墙结构一般取0.95及以上,框剪结构一般取0.8,框架结构一般取0.7。 (9)双向地震作用与偶然偏心不同时考虑;

(10)框架部分的角柱、异形柱应按双向偏压计算,其余柱应按单偏压计算;

4.3.1.5、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

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4.3.2、住宅结构布置要求

4.3.2.1、住宅应尽量少布结构梁以满足建筑的空间要求,主要空间下(客厅、餐

厅、卧室、电梯厅)避免露梁,结构平面布置需经甲方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4.3.2.2、公共建筑的结构平面梁板布置形式应取标准柱网进行多方案比较,以经

济美观方便使用为宜,择优选用。

4.3.2.3、对合拼户型结构降板应按合拼后的户型考虑,同时也应满足不合拼报

建的要求。例如合拼前为卫生间合拼后为卧室的,可板底平,板面降低20mm,合拼前后均为卫生间的暂定为大降板350mm,其余类似问题类似处理。

4.3.2.4、对合拼户型梁板布置应按合拼后的户型考虑,同时也应满足不合拼报建的要求。

4.3.2.5、卫生间及厨房内一般不允许有梁穿过,也不宜有梁露出,当有梁穿过

时,梁高应不影响吊顶高度。条件受限的前提下,应考虑折板结构体系。

4.3.2.6、建筑外周边的梁底标高宜统一,同时应注意外立面线角高度,并结合

考虑。

4.3.2.7、卫生间处的梁高及降板的标高应考虑排气扇、排水管等穿梁时的空间

高度及预留洞口位置问题。

4.3.2.8、厨房卫生间地坪结构降板时,相应位置(如100mm隔墙, 梁宽200mm处)的梁也需降低梁顶标高50mm,避免梁露出地面。楼板跨度小时考虑折板结构体系,减少次梁布置。

4.3.2.9、楼梯结构图中应有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楼梯剖面大样,应注意复核楼

梯梯段及平台净高是否分别满足2200mm及2000mm净高(建筑面之间)的要求。楼梯中间平台构造柱不应落到门中间,影响使用。

4.3.2.10、当必须设置结构连接板时,应与建筑专业沟通,应避免结构连接板对

两端住户的日常生活安全及隐私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应尽可能使该结构连接板具有使用功能。

4.3.2.11、在两部电梯井中间的分隔墙及电梯前厅中部的墙体原则上不设置混凝

23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指导书 xxx设计研发中心

土剪力墙。

4.3.3、基础

4.3.3.1、应根据最新建筑平面提供规划用地范围的相关勘察要求及勘察布点图。 4.3.3.2、应根据建筑最新地下室平面提交基坑开挖图,以供现场进行提前开挖

及进行基坑支护设计。

4.3.3.3、设计院应书面提供包含二种以上基础选型的基础设计方案及经济对比

数据的《XX项目基础选型分析报告》,经与甲方或外部专家开会沟通确认后方可正式确定。

4.3.3.4、基础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成本、工期、施工可行性及质量保证性等各

方面因素。 4.3.3.5、所有基础设计均应提交各单体及无主楼地下室基础总反力与基础总轴

力(包括仅恒载加活载的工况、有风荷载参与控制的工况、有地震力参与控制的工况)的比值;当基础总反力与恒载加活载工况下基础总轴力的比值达到1.2以上时,应有专门的书面分析说明提交甲方审核确认;

4.3.3.6、对于扩展基础:当柱底轴力相差达15%以上,其基础类型不得归并。 4.3.3.7、对于筏板基础与天然基础,通长钢筋宜控制配筋率接近0.15%;计算

不足处采用附加钢筋解决。

4.3.3.8、对于灌注桩:

(1)当桩的承载力由地基端阻力控制时,应通过采用扩大桩底直径的

工艺及方式来提高桩身混凝土强度的利用率。根据计算需要,扩大头直径可为桩身直径的1.8倍至2倍;

(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ф1600及以上的桩径;

(3)对于受压桩,桩身的通长纵筋原则应为0.2%的配筋率,对于承受

地震荷载等水平力的桩,在桩顶部5-8米范围内的纵向钢筋可增加至0.4%的配筋率;

(4)选择桩身截面及砼标号时,应使桩身承载力与地基土的承载力相

匹配。

4.3.3.9、预应力管桩承载力取值应恰当,对短桩承载力取值也应恰当,必要时

可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4.3.3.10、应考虑天然基础与桩基础的沉降差,避免底板裂缝。 4.3.3.11、配合甲方参与基坑支护设计评审会。

4.3.4、地下室及挡土墙

4.3.4.1、地下室不设缝。设计上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

4.3.4.2、地下室外墙及顶板上挡墙,墙内外两侧分别按计算或构造配筋(含水

平分布筋),不得对称配相同的钢筋。且负筋应考虑通长筋(构造配筋率)加附加支座负筋配筋。

4.3.4.3、地下室外墙不设置墙暗梁,底板外挑≥500。

4.3.4.4、地下室底板的结构布置方案:优先考虑采用带柱帽的无梁楼盖结构或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