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规划》1-4章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规划》1-4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是你优先考虑和选择的,哪些不是。对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职业价值观进行分析时,可以参照学者们所提出的价值观类型,看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其实,我们可以把不同职业价值观的内容加以归结,根据他们所体现的主要方而,来确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中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张再生教授把这些因素总结为三类,并认为职业价值观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发展因素,包括符合兴趣爱好、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工作有挑战性、能发挥自身才能、工作自主性大、能提供培训机会、晋升机会多、专业对口、发展空间大、出国机会多等等,这些职业要素都与个人发展有关,因此称之为发展因素。

第二,保健因素,包括工资高、福利好、保险全、职业稳定,工作环境舒适、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等等,这些职业要素与福利待遇和生活有关,因此称之为保健因素。

第三,声望因素,包括单位知名度、单位规模和权力大、行政级别和社会地位高等等,这些职业要素都与职业声望地位有关,因此称之为声望因素。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对职业的选择和衡量有多种要素的参与,但各要素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从当前的实际来看,许多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越来越重视发展因素,而对保健因素和声望因素的重视程度则因人而异,差别较大。

在职业价值分析和测定过程中,个人必须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明确自己的职业核心需求,以便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相关策略。

第二节 职业万花筒与职业理想

一、职业万花筒

1.职业的含义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职业具有专业性、多样性、时代性、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等6个特征。

2.职业分类

所谓职业分类,是指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成并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3.职业分类的作用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分类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是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前提,同时也是对劳动者及其劳动进行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及系统管理的需要。同一性质的工作,往往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把性质相同的职业归为一类,有助于国家对职工队伍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采取相应的录用、调配、考核、培训、奖惩等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具针对性。职业分类给各个职业分别确定了工作责任以及履行职责及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这就为岗位责任制提供了依据。职业分类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职业结构和职工配制体系。职业分类是对职工进行考核和智力开发的重要依据。考核就是要考查职工能否胜任他所承担的职业工作,考查他

9

是否完成了他应完成的工作任务。这就需要制定出考查标准,对各个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质量、数量提出要求,而这些都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才能加以规定的。职业分类中规定的各个职业岗位的责任和工作人员的从业条件,不仅是考核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培训的重要依据。

4.《职业分类与代码》

参照国际标准和方法,l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 86 ),并启动了编制国家统一职业分类标准的宏大工程。这次颁布的《职业分类与代码》将全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3个中类、303个小类。1992年,原国家劳动部会同国务院各行业部委组织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这个目录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和工艺技术的特点,将当时我国近万个工种归并为分属46个大类的4700多个工种,初步建立起行业齐全、层次分明、内容比较完整、结构比较合理的工种分类体系,为进一步做好职业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国家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2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中央各部委共同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组织社会各界上千名专家,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于1998年12月编制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于1999年5月正式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

10

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由于它的编制与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的修订同步进行,相互完全兼容,因此,它本身也就代表了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重要贡献在于,它在广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特别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 -88)和深入分析我国社会职业构成的基础上,突破了过去以行业管理机构为主体,以归门部门、单位甚至用工形式来划分职业的传统模式,采用了以从业人员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作为职业划分标准的新原则,并对各个职业的定义、工作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工作活动的范围等作了具体描述,体现了职业活动本身固有的社会性、目的性、规范性、稳定性和群体性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科学地、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的职业构成,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在国家统一职业分类领域存在的空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我国职业划分为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4个层次:大类(8个)、中类( 66个)、小类(413个)、细类(1838个).:细类为最小类别,亦即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第二人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人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为保证各地劳动力市场使用的职业分类与代码的科学和规范,有利于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主持编纂《职业分类大典》的同时,根据重新修订的职业分类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

11

代码》(GB/T6565一1999)和《职业分类大典》,制定了《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与代码} LB501一1999 ),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改。新标准《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与代码(LB501一2002 )》分为6个大类,56个中类,236个小类,17个细类。

二、职业选择 1.职业选择的内涵

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是人们从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理想出发,依据白己的兴趣、能力、特点等自身素质,从社会现

有的职业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职业选择包括从业以前的选择和从业以后的选择,前者通过选择实现就业,后者通过选择实现职业变换。一个人职业选择是否恰当,不仅关系到个人意愿和兴趣的满足,也关系到自身才能的发挥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它是人们真正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行为,是人生的关键环节,通过职业选择,有利于人和劳动岗位的较好结合,使个人顺利进入社会劳动岗位,有利于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与实现。通过职业选择,有利于取得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共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成职业选择的基本因素(或条件)有3个:职业能力;职业意向;职业岗位。

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 }'rartk Parsons在《选择一个职业中》首次提出了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了选择职业的3个步骤:“第一,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慧、局限和其他特性;第二,了解成功的条件及所学的知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的优势、机会和前途;第二,实现上述两条件的平衡。”其含义是说要将个人的主、客观条件与对自己有一定可能的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从而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

这一理论告诉大家,在选择职业时,首先应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就是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身心素质、知识结构、家庭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 ,客观的评价,从而确定自己所适合的职业范围。其

12

次是了解职业。了解职业就是要分析职业内容、职业活动特点、职业环境、职业地位及经济收入等有关情况,从而找出欲从事的某种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具体要求。再次是人职匹配。根据对自身的评价和对职业的分析,确定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范围。这样选择职业可增加求职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需要指出的是,决定人们选择何种职业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加上人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选择职业还要考虑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就业政策等因素。

2.职业选择的具体决策步骤

(l)探索。即根据自己的常识、经验和能力,来收集各种感兴趣的有关职业信息.

(2)成形。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定向。主要考虑所确定的职业生涯方向的价值、口的和能够获得的报偿等因素。

(3)选择。就是分析、考虑并初步选择确定具体的职业目标。

(4)澄清。就是在初步选择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自我质疑,最终确定好具体的职业目标。

(5)就职。即按照既定职业目标会计实施,走上工作岗位。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