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一课练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哲学与人生第一课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

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5.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6、下列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条件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7、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8、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 D、一切从书本出发 9、“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  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二、理解说明

1、曾经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再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洗澡。

有一天蚂蚁与大象之间有了一点误会,大象就去追蚂蚁,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跑到一堆沙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只露出一条腿,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蚂蚁,蚂蚁,你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你真的很笨。\

蚂蚁没好气的说:\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拌倒,你这只笨老鼠,别管我,等着看好戏吧!大象怎么爬起来吧!\说完之后还坏坏的笑了几声。 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这个成语说明了说明哲学问题。

2、有一位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平时除了参禅悟道之外,还对武术颇有研究。

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

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众人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量力而行,而不要好高骛远。”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从这个故事中你学会了什么方法?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3、有一个青年人和一位老人一起去钓鱼。鱼竿抛出去后,老人每钓一条鱼,都要用尺子量一量:如果鱼小于七寸,他就放入桶中;如果鱼大于七寸,就 放回海里。青年越看越不懂,就问:“为什么不要大鱼要小鱼?”老人回答说:“因为我们家的锅只有七寸大,鱼太大没法煮,所以只要七寸一下的。”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笑话,按照某些人的思维,捉到越大的鱼越好,才不会管锅有多大,胃口有多大呢。实在因为吃不了而坏了的,那就扔掉,反正鱼有的是。

也有人认为,老人这种取自己够用的,不贪求的做法,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够用就好”也是不错的生活态度。

你赞成那种观点你赞成那种观点你赞成那种观点你赞成那种观点?

文中的观点是否正确文中的观点是否正确文中的观点是否正确文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请列举事例分别加以说明。

4、周处原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年青的时候,长得个子高,力气比一般小伙子大。他的父亲很早就死了,他自小没人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荡,不肯读书;而且脾气强悍,动不动就拔拳打人,甚至动刀使枪 义兴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

义兴邻近的南山有一只白额猛虎,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和家畜,当地的猎户也制服不了它。

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大蛟(一种鳄鱼),出没无常。义兴人把周处和南山白额虎、长桥大蛟联系起来,称为义兴“三害”。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头痛的还是周处。

有一次,周处在外面走,看见人们都闷闷不乐。他找了一个老年人问:“今年年成挺不错,为什么大伙那样愁眉苦脸呢?”

老人没好气地回答:“三害还没有除掉,怎样高兴得起来!” 周处第一次听到“三害”这个名称,就问:“你指的是什么三害。” 老人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吗?”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