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1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毕业论文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等,一旦外资企业产生了市场就业的内耗,则税收上的优惠待遇相应地减少直至取消。

(五)扩大劳动力需求的同时,减轻劳动力供给,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由于劳动力的供给量取决于劳动力的参与率和人口数量,因此在控

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要降低劳动力的参与率,进而降低总人口中就业

的劳动力数量。六)宣传和落实税收政策,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六)开征社会保障税,降低人员流动的壁垒。

劳动力流动有助于增加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制约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之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在我国,社会保障说的开征可以解决强制性不够,欠费较多;覆盖面过窄;存在地区和部门差异;管理部门众多,管理成本较高等缺陷,不仅是解决“白色社会”养老问题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产业调整而下岗失业人员、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失地农民、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生存保障和再就业的技能训练等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大学毕业生自由择业、下岗失业人员的自主创业、社会人才的流动等的养老、医疗、教育等的“后顾之忧”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加快社会保障“费改税”步伐,应是当务之急。当然,保障税领域也存在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我们也要考虑特殊群体的负担能力,制定如失业人员免税、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减免税,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减免或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等。

13

(七)开征教育税,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税收收入规模,制约着国家对教育投资的规模。我国未开征教育税,

教育资金基本通过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费附加及各种集资、收费、摊派等形式筹集。因此,伴随着我国新一轮财税改革,将教育费附加“费改税”,允许企业提高教育培训经费的比重以及为职工培训的支出据实列支,允许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家庭教育支出抵免等举措,将有助于教育经费的保障,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五、进一步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所应采取的措施 现行税制体系涉及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设计,都通过增加有效需求和改善供给总量与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仍有以下不足:1.现行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税收政策主要针对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军人、残疾人员就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支持措施,不利于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消费能力的提高。2.促进就业税收政策更具有扶贫性和临时性,过渡色彩强。如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措施,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中的富余人员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有严格定义和经济转型期痕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就业形式发生了本质变化,大量劳动者在非公经济部门就业,对其给予税收政策支持,是给非公经济以国民待遇的原则问题。3.增强劳动力市场有效性和减小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税收政策相对薄弱。没有促进劳工供求信息流通的税收政策。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没有制定单独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通过提升劳动者技能的途径

14

来实现扩大社会就业。4.社会保障税制体系缺失,不利于通过改善主体心理预期来刺激劳动力市场。有效的社会保障税制可以促进社保资金运转的规范化和社会化,有利于其保值增值,不但可以提高低收入者生活水平,而且可以强化人们的乐观预期,从而促进即期消费和劳动供求。

(一)进一步调整现有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1.政策扶持方式应由针对特定就业人群的优惠向产业优惠转移,注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从而减少就业人群间产生新的税收待遇不公平的可能性,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便于政策执行。

2.扩大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给予各类不同性质、不同投资主体和经济形式的企业以同等税收优惠待遇。在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3.延长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的执行期限。目前促进各类人员就业的税收政策执行期限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未做期限规定。促进就业再就业是我国政府的长期重要任务,应对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的执行期限作出统一规定并适当延长,在与就业形势对应的较长时期内实行税收优惠促进就业。

4.为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发展、灵活就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应该积极创新。应鼓励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派遣就业、远程就业、自营就业、临时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发展。

15

(二)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矛盾

1.税收政策扶持面应由城镇失业人口向所有需要就业的城乡劳动

力扩大,为各类劳动力就业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通过加大对城市居民服务业、中小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支持力度,促进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扩大城镇失业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 2.通过加大对县域经济的税收支持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3.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以及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税收支持力度,多环节、广范围地发挥税收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促进就业的作用。

(三)对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规范统一

应对各种优惠措施予以清理和规范,建议出台规范的促进就业的税

收政策指南。例如,涉及下岗失业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军队随军家属及其他持有相关就业证明人员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零散分布于各税种相关法律规定中,并且较为混乱,不利于执行的同时也给滥用税收优惠提供了机会。

除此之外,还要继续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将纳税人享受促进就业税收优惠的各项前提指标进行科学量化。例如在确定对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水平时,要按年度考察安置残疾人员的规模,既要考察安置残疾人员就业的具体人数,又要考虑安置残疾就业人员所占比例,降低残疾人员就业与再就业成本,鼓励企业为残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