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7:第4课 柳永词两首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7:第4课 柳永词两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柳永词两首

课内巩固: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堑(qiàn) 羌笛(qiān) 奢侈(chí) 因噎废食(yē) ....B.参差(cī) 珠玑(jī) 畸形(jī) 掎角之势(jǐ) ....C.老叟(sǒu) 须臾(yú) 绮罗(qǐ) 暴风骤雨(zhòu) ....D.嘉奖(jiā) 吟诵(yín) 堤坝(dī) 嬉笑怒骂(xī)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 3.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竟无语凝噎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B.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C.东南形胜 形胜:地理形势极佳之处。 ..D.羌管弄晴 弄:吹奏。 .

5.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反问)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拟人)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夸张)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喻) 6.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离别意。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7.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

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诗余。

C.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D.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秦观,周邦彦,岳飞,陈亮,陆游等。 8.根据课文填写所空缺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自古繁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三秋桂子,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9~10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9.“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何不同?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0.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相济的手法,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望海潮》,回答11~12题。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1.本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写景上有鲜明的层次,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

12.南宋陈振孙用“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来评这首词,请结合下阕谈谈本词是如何形容承平气象的?

课外提升: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3.试分析“乱洒衰荷”一句中“乱”字妙处。

14.“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5~16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5.清陈廷焯《云韶集》说:“‘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请简要分析。

16.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