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纲要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古代汉语复习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是”为动词“学”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而前置。 (7)“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之”是代词,因为充当否定句中的动词宾语而前置。“或”为语气词,无义。 3、 被动句式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前句为主动句,后句为被动句,是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人”的被动句式,应理解为:被人治理。 (2)“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治于人”“ 食于人”都是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食于人”意为被人食。“食人”为主动句式,意为供养人。 (3)“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变于夷” 是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夷”的被动句式,意为被夷所改变(同化)。 4、主谓倒置句 (1)“大哉,尧之为君!”

“尧之为君”是用连词“之”置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其独立性后形成的名词性词组,在本句中为主语。谓语“大”由于被强调,而放到了主语的前面,形成倒装句。 (2)“君哉,舜也!” “舜”为主语,“君”为谓语。本句同样也是为了强调谓语而倒装。 5、习惯句式 (1)“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三句皆为“以??为??”的习惯句式。是介词“以”和动词“为”的搭配使用,意为“把??作为??”。 (2)“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以为”即“以??为”的习惯句式,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可理解为“把这个作为谋生的手段”。 五蠹

一、文字方面 1、古今字

⑴“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说——悦 感到喜悦。 ⑵“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采——棌 栎木。

⑶“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庸——傭 雇工

⑷“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士——仕 做官 2、异体字

⑴“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蜯——蚌

⑵“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

饟——饷 供给食物 3、通假字

⑴“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 脩——修 学习

⑵“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翦——剪 修剪

⑶“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窦——渎 水沟

⑷“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橐——託 投靠,依附

⑸“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上——尚 崇尚 二、词汇方面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胜:承受得起,经得起。 2、“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 作:起来,兴起。搆:架起,搭起。 3、“民食果蓏蜯蛤。”

果蓏:木本植物结的果叫果,草本植物结的果叫蓏。 4、“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臭:气味。恶臭:难闻的气味。 5、“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化:改变,消除。 6、“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决:疏通水道。 7、“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

期:期望,要求。法;效法。常可:指永久不变的办法。可:相宜,适用。 8、“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论:考虑,研究。事;情事,情况。备:措施。 9、“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株:树桩。走:跑。 10、“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释:放下。冀:希望。 11、“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事力:使用劳力。养:给养,生活资料。 12、“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 厚:重。行:施行。 13、“而民自治。”

治:治理得好,政治上安定,与“乱”相对。 14、“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大父:祖父。 15、“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茅茨:盖房子的茅草、芦苇。采椽:栎木做的椽子。斲:砍削,这里指加工整理。 16、“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监门:看门的人。服:穿的。养:给养,这里指吃的东西。亏:减损,少。 17、“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身:亲自。先:动词,带头,做出表率。 18、“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去:离开。脱离。臣虏:同义词连用,都指奴隶。 19、“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饑岁:荒年。 20、“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易:轻视。 21、“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鄙:贪鄙。 22、“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诛:惩罚。戾:暴虐。称俗:适应习俗。 23、“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厚:多,充分。行武:使用武力。 24、“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修教:整治德教。干:盾。戚:斧。 25、“子言非不辩也。” 辩:言辞动听。 26、“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 去:距离,离开。门:指鲁国都门。 27、“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持:保有,保卫。 28、“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

息:止,废弃。循:依照,凭借。敌:抵御。万乘:拥有万辆兵车,用来代替武装力量强大的国家。 29、“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得:能够。行:施行。 30、“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句中的“政治”为两个词的临时连用,“政”是名词,指先王的政治措施,“治”为动词,治理。 31、“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丈夫”,复合词,成年男子的通称。 32、“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 “地方”,为两个词连用,“地”,土地,名词,做主语;“方”是“??见方”的意思。 33、“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组成的结构,在这里表示行为的方法、依据。 三、语法方面 1、 词类活用现象

(1)“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王”,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做王,统治。 (2)“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大水”为名词性词语活用为一般动词,发大水。

(3)“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美”,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美。 (4)“禽兽之皮足衣也。” “衣”,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穿。

(5)“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王”,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6)“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多”,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多,即称赞的意思。 (7)“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 “重”,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重,看重。 (8)“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遗以水。” “山”、“谷”名词做状语,表示处所。 (9)“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泽”,名词做状语,表示处所。 (10)“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食”,动词的使动用法,给??吃。 (11)“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前“重”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 (12)“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王”,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作王。 2、宾语前置句式

(1)“是以仁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是以”,代词“是”做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2)“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是以”,代词“是”做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可分为表音体系的文字和表意体系的文字两类。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发生过两次重大变化,一次是由小篆变为隶书,一次是由隶书变为楷书。

六书的“四体二用”说,四体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二用包括转注和假借。

从词义范围的差异看古今词义的异同,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三种情况。从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看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古褒今贬、古贬今褒、古中今贬三种情况。从词义程度轻重看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古义轻今义重、古义重今义轻两种情况。

宾语前置的的语法条件是:宾语是疑问代词的,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有“是”“之”作标志的。

平仄是古人在诗赋韵文写作中为利用声调升降变化造成的音律和谐而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在古代汉语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中,平声是指平,上去入声为仄。现代汉语中,平大致相当于阴平和阳平,仄大致相当于上声和去声。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