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押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押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个别化教学(简答题) (一)个别化教学的含义

个别化教学是指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能力、兴趣、学习进度和认知方式特点等而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并不单纯意味着个体独自学习。 (二)个别化教学的特点

1.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再照顾到班上学习速度慢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2.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辅导必须以该生的学习准备、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等为依据。3.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4.学生的学习由教师“扶着走”向独立过渡。 (三)个别化教学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

(1)个别化教学可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力水平和学习速度,有利于因材施教。 (2)它可调动每个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使差生不致失去信心,优生不致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受益。

(3)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自负学习责任、独立钻研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性大。 2.缺点

(1)若长期把个别化教学形式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会削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竞争意识的形成。

(2)若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学习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无味,以致削弱其对学习的热情,容易疲劳。

(3)个别化教学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有些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可能会拖延学业。 (4)个别化教学“代价昂贵”,需要比其他教学形式花多得多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物力。 (5)个别化教学不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个别化教学形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习的步调;2.教学目标;3.学习活动或材料;4.评价学生的手段;5.个别辅导 三、分组教学

(一)分组教学的概念(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分组教学的类型 (三)分组教学的优点与局限

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适应学生个人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第五节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

1.诊断功能;2.反馈调节功能;3.区分和鉴别功能;4.激励功能;5.导向功能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单选题)

(一)根据评价的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二)按照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3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简答题)

1.客观性原则;2.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原则;3.主体性原则;4.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5.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原则;6.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节 教学模式(单选)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二、常见的教学模式 (一)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具有启发式教学思想,用举证示范的例子引导学生利用示范的思想方法解决多个问题。范例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减轻学生负担。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件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皮亚杰的“自我发现法”和“活动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等教学原理。 (四)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较多地被采用。它起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苏联凯洛夫等人重新加以改造传入我国,我国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对其加以调整而形成。 (五)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吸取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者积累的有效经验加以概括而成。这类模式的有关实验有“情境教学”、“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学”、“情知教学”等。

人的认识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与情感活动的统一,这就是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六部分 班主任工作常识

第一章 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及其功能

(一)班级的含义

班级既是开展教学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34

(二)班级的产生与发展(单选)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他借用了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关于学生的制度论》中的“班级”一次描述了伦敦保罗大教堂的学校情形:学生呈阶梯状围坐在圆形的教室里学习。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捷克的夸美纽斯,他在《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这一设想,学生按照年龄划分不同班级,每个班级配置合适的教科书和专门的教学方法。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9世纪末,即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中采用。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三)班级的功能(单选) 1.归属功能。 2.社会化功能。 3.个性化功能。 二、班主任及其职责

(一)班主任的历史与现状(单选)

班主任最早产生于班级授课制我国的采用和实施。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小学各学级设置本科政教员一人,“同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长所属之职务”。由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为级任制。负责一个学级全部或主要科目的教学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称级任教师。到了1932年,规定中学也实行级任制,1938年起中学的级任制改为导师制,负责班级教育工作的教师称级任导师。此后,这种称呼沿用多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在继承老解放区经验的基础上,由借鉴苏联的做法,在中小学都设置班主任。

在继承老解放区教育的传统、吸取苏联教育经验的基础上,1951年国家颁发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取代“级任导师”,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工作。至此,我国班主任制正式确立。

1988年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小学生班主任暂行规定(实行草案)》、《中学生班主任暂行规定》,二者都对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及其基本任务,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和任免,班主任的待遇和奖励等做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并重申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进一步认识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并为班主任选聘和培训、班主任待遇和奖励制度等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2009年,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班主任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中就教师对学生的的批评教育权利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班主任的职责与角色(简答题) 1.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班级是学校领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组织。当 3.班主任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4. 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5.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案例)

1. 高尚的思想品德;2. 坚定的教育信念;3. 对孩子炽热的爱心;4. 较强的组织能力;5. 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研意识;6. 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7. 交往能力和合作能

35

力;8.班主任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具备一定的心理指导能力。

第二章 班级管理与建设

一、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管理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整合一致的班级目标系统。2.培养组织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作用。 3.协调班内外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4.创设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班级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班级教育目标是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班级管理目标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保证。班级管理目标具有指向、推动和标准的三大作用。 二、班级管理内容

(三) 班级评价管理:操行评定 1.操行评定的概念和目的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节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2.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 (1) 学生自评 (2) 小组评议 (3) 班主任评价 (4)信息反馈

(四)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计划或周计划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比较完善,一般包括三大部分:○1.基本情况。○2.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这部分是整个计划的中心、主干,包括明确班级的各项内容,明确规定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方法完成这些内容。○3.本学期主要活动与安排。

三、班级管理的原则(班主任工作原则,材料题)

所谓班主任工作原则,就是班主任在班级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或依据。

1.学生主体原则;2.因材施教原则;3.集体教育原则;4.民主公正原则;5.严慈相济原则;6.以身作则的原则

四、班级管理的方法

班主任常用的方法有:1. 说理教育法;2. 奖励法;3. 榜样示范法;4. 契约法(契约法是班级管理的新走向,它包含着平等、自由和互利互惠的精神,使它成为调整现代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准绳。契约管理包括两种基本形式:正式契约和心理契约。前者是以纪律等正式文本形式体现出来,后者则是班级成员之间心理上的达成的一种默契。要发挥契约的作用离不开契约保障机制。契约管理的保障机制包括创设蕴含班级契约精神的班级氛围、建立保证契约运行的班级制度和提高契约实效的操作方案。)5. 惩罚法(事实上,教育中的惩戒作为一种必要教育方法不是需要不需要,存在不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规范化、具体化、情境化的问题。总之,班主任在运用惩戒的过程中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合德,让惩戒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

第三章 班集体及其培育

3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