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资料分析:1和2 营养级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流入能量 464.6 62.8 12.6 14.6 62.8 12.6 流出能量(输入后一个营养级) 出入比 13.52% 20.06%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四)思考与讨论2: “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五)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 生产者: 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3)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

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5.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六)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 687.5 kg,计算公式是(12+18)/12×2 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11 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 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7);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 2×1011 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η=1.397 2×1011/8.5×1012)。 (七)旁栏思考题:

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21

(八)练习: 基础题:

1.A。2.D。3.B。 拓展题:

1.(2)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不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序的方向(熵增加)发展。硅藻能利用获取的营养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释放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质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化,维持其生命活动。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答案和提示

(一)思考与讨论:

1.提示: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 (二)旁栏思考题:

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练习: 基础题: 1.(1)√;(2)╳。2.A。3.B。

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拓展题: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通过跳圆圈舞来传递这一信息。 (二)思考与讨论:提示:参见本节参考资料。 (三)资料分析:

1.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莴苣、茄、烟草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2.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3.将烟草、 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三种生物联系起来。 4.是。

5.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练习: 基础题:

物理信息的信息源可以是非生物,也可以是生物。植物的颜色、形状等,某些植物的花对于传粉昆虫来说就是物理信息。对与之有关的动物来说就是物理信息。本题中属于物理信息的是(1、2、3、4、6、7、9、10、11);属于化学信息的为(5、8);属于行为信息的有(12)。

22

拓展题:

(1)利用光信息调节和控制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根据各种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经济利用部分的不同,人工控制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

(2)利用各种昆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大量消灭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 (3)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4)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5)释放过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6)利用植物可以通过化学信息来完成种间的竞争,也可以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群的内部结构的特点,将能够相互促进的植物一起种植,避免将相互影响的植物一起种植。例如,作物中的洋葱和食用甜菜、马铃薯和菜豆、小麦和豌豆种在一起能相互促进;若是将胡桃与苹果种在一起,将会对苹果起到毒害作用。(7)利用植物可以分泌化学信息素来吸引昆虫的特性,利用人工合成的各种化学信息素,吸引传粉昆虫,提高果树及作物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制作指导

课题: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在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缸时,除了参考教材中的方法步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也可制作成开放型(即不加盖)。前者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2)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3)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气)渗透上来。

(4)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 2.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态缸的稳定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及基质变化等。

(2)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3)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4)依据观察记录,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二、答案和提示:

练习: 基础题:1.(1)√;(2)×;(3)√。 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拓展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弱。例如在马尾松纯林中,松毛虫常常会产生爆发性的危害;如果是针阔混交林,单一的有害种群不可能大发生,因为多种树混交,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该种害虫的扩展和蔓延。

23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二、知识迁移:

2.(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三、技能应用:

2.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发生。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思维拓展:

(1)属于自养生物。

(2)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但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却是来自硫化物,由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获得。

(3)对于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概念检测: 1.(1)×;(2)√;(3)√;(4)×;(5)√。2.(1)B;(2)C。3.(1)举例:

5-10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