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比较文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比较文学的特点?

(1)跨越性:跨语言、民族、文化、学科。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标准。 (2)比较性:约定俗成的专业学科的名称,具有特殊的学科意义。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应把两种文学体系化、内在性的汇通作为比较文学衡量的标准。

(3)文学性:立足于文学之本;通过与其他文学的沟通和交流来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 (4)开放性(5)理论性

比较文学主要研究“三种关系”,即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和学科交叉关系。

★ 材料事实关系——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的目的就是要研究作家所受的外来影响与各国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设计出了“放送者——传递者——接受者”的经过路线。

★ 美学价值关系——美学价值关系是美国学派在平行研究的方法论上所倡导的。即将历史上没有事实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作平行研究,追寻两者之间的共同的美学价值关系。

★ 学科交叉关系——这也是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所倡导的。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相通的。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文学与心理学、宗教、历史、哲学、科学等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系统与结构上不可割裂的学理关系。

比较文学具有“四个跨越”的特征: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1、法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主要观点:(五个本子上有) (2)评价: 优点: 1. 2. 3. ?

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例如梵第根详细探讨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总结了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理论。

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过分拘泥于实证、考据,过分强调事实联系而相对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缺点:

欧洲中心论意识,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文学内部,同时把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排除在考查范围之外。 2、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主要观点: 4个 ; (2)评价 优点: 1) 2) 3) 1) 2)

突破了法国学派机械保守的实证对比较文学的束缚,使比较文学获得了生机; 扩大了比较文学的范围,不仅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也使中西文学比较成为可能; 重视作品的文学性,更接近“文学内核”。

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

跨学科比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独立性消亡。

缺点:

母题(定义):

1)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能够在文化传统中完整保存并在后世不断传承延续。

2)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

3)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 一、 什么是形象学: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它的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如 “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等。比较文学形象学的任务,就是探索异国异族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文化间性。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它在文本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可以是具体的人物、风物、景物描述,也可以是观念、言词。 三、 “他者形象”中的“自我形象”:

他者形象与自我形象的关系一直受到形象学研究者的关注,这是因为作家在对异国异族形象的塑造中,

1

必然伴生着自我形象的流露。通过对形象的剖析,既能审视想象世界中“他者”的身影,又能反思自我灵魂深处的境况。如,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中的中国形象,被认为是富含同情地改写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然而,文本中仍然透露出她的本民族意识。 一、“他者”理论 他者:异国异族形象。

他者与自我相对,自我即作者、作者所属的国度或民族; 1、“他者”和“自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他者”就是自我反观自身的参照物,通过“他者”,自我印证了自己的形象。他者形象形成时,自我形象也随之相伴而生,自我注视他者形象,他者形象也映现自我形象。

2、自我与他者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主体性自我明显渗透着一种优越感。他者只能“是被探查的对象,而绝不是一个进行交流的主体。”由于缺少对话,文本就成为了自我单方面的言说,而他者永远不能作为他者来为自己说话。 例如:遥远的异国、神秘的异族人民往往作为与自我相对立的他者而存在。

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视为“他者”,潜含着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中国古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居高临下,甚至歧视异族的心理。

3、肯定他者,意味着对自我形象的消解否定;否定他者,则又意味着对自我形象的肯定以及自我空间的延伸。他者形象犹如一面镜子,给自我形象提供了显现自身的条件。形象学正是借助异国异族这个他者,反观自我、映照自我形象的。 自我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都会投射于他者,这种投射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他者,这个他者是自我所属群体文化综合的产物,而且带有极强的主观性。 二、社会总体想象物

他者形象虽经作者之手创造,但它绝不是单纯的个人的行为,而是表达所属的社会和群体的想象。 异国形象凝聚着全社会的集体情感和心态。是对一个民族国家的集体描述的总和。表达了本社会群体的价值观、文化观。文学中的异国异族形象是整个社会想象力参与创造的结晶,作家在其中只充当了一个媒介。 这些形象虽然不乏现实的因素,但主要表达了集体的想象,所以成为集体想象物。

“社会总体想象物”由于主体的视角、立场的不同,生成的“他者”(异国异族形象)类型也就不同,它有认同和颠覆两种倾向,分为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两类。 1、意识形态

按照本社会模式、用本社会话语塑造的异国形象——否定性形象

某一作家笔下的异国异族形象是意识形态化的,意思就是作家在依据本国统治地位的文化范型表现异国,对异国异族文明持否定、贬斥的态度。▲《西游记》,鬼子,《异教徒中国佬》 2、乌托邦

——注视者主体用质疑、批判现实的态度描述、塑造的异国形象——肯定性形象

某一作家笔下的异国异族形象是乌托邦的——将他者理想化,表现对异国文明的肯定、向往,表达对本土现实的批判和质疑。这种异国形象偏于相异性,它与自身的文化传统相背离。◆毛姆《刀锋》,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图示:

意识形态→→社会总体想象物与异国异族形象相一致→→肯定认同本国文化范型,否定贬斥异国文明。→→维护扩张自我文化→→与“自我”认同

乌托邦→→社会总体想象物与异国异族形象相背离→→质疑批判本国文化范型,肯定向往异国文明。→→颠覆自我文化→→与“自我”相异

社会总体想象物建立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两极间的张力上。

异国形象没有绝对的意识形态的或乌托邦式的,因为具有一定历史的异国异族不可能在某一特定时代被彻底颠覆,而变动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不可能始终认同某一模式。 第七章 译介学:译介过程的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比较文学的译介学则更多属于文学研究。它摆脱了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判断(无论什么样的翻译结果,都会作为既成事实被接受),只是把翻译过程涉及的

2

语言现象、产生的文本形态、导致的变异与转换,作为研究对象加以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文学交流及影响、接受和传播等问题的探讨。其研究重点放在了译者、译品和翻译行为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民族的文学与文化的交流发生的作用上。 1、译介学的研究对象?

(1)从比较文学的媒介学的角度出发,从比较文学的视野,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 (2)它:不关注语言层面上出发语和目的语之间进行转换的实际问题,也不关注翻译技巧或翻译训练问题,也不对翻译方法、翻译水平、不同的译文做高下优劣的价值判断。

(3)它关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在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失落、变形、扩展、增生等的问题。关注文学翻译在人类跨文化的交流实践中特殊的价值意义。 2、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1)什么是“创造性叛逆” 首先,翻译是叛逆:

文学翻译由于主客观原因往往造成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语言的转换使一部作品进入了新的语言环境,因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形; 其次,翻译是一种创造:

1)融入了译者的思想、个性、审美倾向、风格等,赋予作品第二次生命;

2)文学翻译还将原作引入了新的接受环境,发生了原作者没有预料到的接受变形;读者以自己的方式调动其人生体验,加入了这个再创造,更富创造性和叛逆精神

“创造性叛逆”术语最先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提出来的。所谓“创造性叛逆”是指翻译文学对源语言文学的一种再创造行为。这种创造性叛逆,体现在译者、读者和接受环境三个方面。 (一)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1、个性化翻译:翻译文学呈现出译者鲜明的个性特征。

譬如,同是拜伦的诗,马君武用七言古诗体译,苏曼殊用五言古诗体,而胡适则用离骚体译。

“归化”现象: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如,严复的《天演论》,桐城派古文的影响(古朴典雅,气势恢宏)。

“异化”现象:译语文化“屈从”原著文化。例如,(美)庞德译唐诗。 2、误译

(1)无意误译:例如,英译者在翻译陶渊明的诗《责子》中“阿舒已二八”一句时,把它译成“阿舒十八岁”。 (2)有意误译:再如,阿·托尔斯泰的名作三部曲《苦难的历程》的书名英文翻译:Road to Calrary(“通往卡尔瓦利之路”)

3、节译:节译属于有意识创造性叛逆 (1)迎合译入国的风俗习惯和读者兴趣

例如,我国早期翻译家伍光建翻译大仲马的《侠隐记》(《三个火枪手》)时,压缩或节略了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

(2)出于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政治上的考虑

4、编译:编译和节译一样也属于有意识创造性叛逆。编译本中的句子,既有根据原文直接翻译的,也有根据原文编写、改写的,甚至还有编译者出于某种需要而添写的。例如我国早期的翻译家林纾和包天笑等人的不少翻译,都有编译的成分。

5、转译:转译指的是借助一种语言去翻译另一语种的文学作品。例如,中文版的荷马史诗大多是从英文版中翻译过来的。

6、改编:改编主要体现在文学样式、体裁的改变,期间也包含语言文字的改变。

例如林纾把易卜生的《群鬼》改译为文言小说《梅孽》,法国纪德与巴罗合作把德语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城堡》搬上法国舞台。

(二)读者的创造性叛逆: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而当译者把完成了的译作奉献给读者后,读者又

3

会以他自己的方式,并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也进行了一次再创造。而由于读者的再创造是在译者翻译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他的再创造与译者相比,就更富有创造性,也更富叛逆精神。

(三)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读者的创造性叛逆一方面来自他的主观因素;另一方面,也来自他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历史环境往往会影响读者接受文学作品的方式。这样,在后一种情况下,尽管创造性叛逆具体体现在读者的接受上,但其根源在于环境。 二、比较诗学和诗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联系来看,诗学和比较诗学都是以文艺理论作为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基本规律。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对象不同。诗学是以文学实践为对象。通过研究总结文学的经验,而后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做出阐释,建立一套话语体系。而比较诗学则是以各文明的诗学为对象。在世界各文明中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种种诗学体系,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都在一定的语境中对文学做出了探讨,但这其中的差异也或大或小。怎样沟通呢?这就是比较诗学的任务,让各种诗学互识、互解、互补,以期在将来能够在多元化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一般诗学(共同诗学)。

其次,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范围不同。诗学一般是在一个文化内部进行的,而比较诗学必须要求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与文明中展开。如西方的诗学体系是欧洲文化和北美文化内进行的,这两种文化实际上也是属于同一种文化。真正总体性的比较诗学就必须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当前广泛引起学界重视的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就属于比较诗学的范围。最后,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方法不同。诗学常常运用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而比较诗学则更多的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诗学的?比较?,不同于一般学术研究的比较。比较方法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它是综合的、多层次的,也是分析的,它超越了一般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与对象构成了新的关系。

第一节 影响研究

3. 影响研究理论的几个要点:

1)影响是超国界的客观存在——即各个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是长期存在的一种客观事实。

2)影响是事实的联系——不同文学之间的交流和影响首先表现为一种事实上的联系。只有从“事实”出发,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影响研究,探讨作家、作品之间的渊源关系和来龙去脉。

3)影响是历史的过程——影响研究既然以“事实”为依据,它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充分重视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等的发展演变,以及它们与时代的联系。

4)影响是对作家艺术创作活动的作用——在影响研究中,在更多的情况下,探讨文学的影响实质上是对创作过程或审美活动的探讨,影响研究不仅是历史的事实的考据,而且也是对创作活动的审美机制的全方位考察。

二、 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代表着比较文学的主流,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和学术规范。梵·第根认为,任何一个影响研究都必须沿着“放送者”、“传递者”、“接受者”这条线路追根溯源。

1.誉舆学(又被称为“流传学”或“传播学”):从“发送者”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影响,这种研究即是梵第根所谓的“誉舆学”。它包括四个方面:

1)集团对集团的影响:如中国唐代文学(618-907)对日本平安时代文学(794-1185年)的影响。 2)集团对个体的影响:如中国古代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代表庞德(Ezra Pound,1885-1973)的影响。他翻译了“四书”1和《诗经》,创造性地翻译出版了中国古典歌集《华夏集》。庞德本人的诗作也已具有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风味和意象。

3)个体对集团的影响:如爱伦·坡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坡不是首先在美国国内发生影响而是在法国和欧洲产生影响,而后才得到国人的承认的。(教材113页)

4)个体对个体的影响:如惠特曼对郭沫若的影响,郭沫若说过,他的《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是在惠特曼的影响下写成的。

2.渊源学:渊源学是从“接受者”出发,去追索“发送者”。渊源按其表现形态可分为三种:

1)印象的渊源:主要指作家旅居国外时所得到的感受,如歌德曾两次漫游意大利(1786-1788,1790),在艺术上,逐渐走向古典主义。

2)口头的渊源:主要指那种不见诸文字的渊源,如一个偶然听到的故事、一次谈话,有时会成为一位作家的某段文章 、某一本书、甚至全部著作的基础。

3)书面的渊源:有书面文字记载的渊源。既包括作家作品内部所体现出来的印迹,也包括作家的日记、笔记、回忆、书信、谈话录、自传以及友人的回忆、学者的研究传记等等外部的佐证。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