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全国招教(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理论教育法律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集锦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历年全国招教(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理论教育法律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集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义务教育只在中国得到普及。

答:错。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自19世纪以来,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二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义务教育年限。

4、学校教育是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答:错。学校教育的出现较晚,适应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且语言发展到了文字出现以后,学校才开始出现,才有了学校教育。 5、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错。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实施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二战以前,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趋势。

6、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

答错。终生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生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活和职业教育都是片面的。

09年河南公开招教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_____________,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_____。

3.信息加工论者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为_____________。

4.通用策略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的学习策略。

5.在读一首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

加学习,叫做_____________,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6._____________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又称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7.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处于_____________时的心情。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9、若a+b+c=0,则a2+b2+c2+2ab+2ac+2bc的值是_____________。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

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_____________。 11.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属于注意的_____________。 12.格式塔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_________实现的。

13.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_____________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1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_____________ 1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2分)

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科技水平 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末 4、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体价值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演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陶冶法

6、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 7.“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 A.《论语》B.《孟子》C.《学记》D.《劝学篇》 8.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 9.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 A.决定作用 B.导向作用 C.提供了多种可能 D.促进作用

10.“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1.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2.《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

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2、现代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试述记忆系统的三个信息加工阶段。 2、论述教育在人(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新学期开学,炎热的夏天让学生养成了随身带矿泉水的习惯,并且将这一习惯带到了课堂上。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的课渐入佳境,“咚”,一个矿泉水瓶子掉到地上,但不知道是哪个同学掉的,我看了一下大家,“别着急,天很热,我也有点渴了,下课咱们再喝水,好吗?”,同学们轻声的笑了起来,我的课继续进行,刚讲了一会儿,“咚”,又一只矿泉水瓶子掉到了地上,同学们朝小新那边看去,他的脸腾的红了,站起来,“老师,我本来想。。。。”,课堂上时间是很宝贵的,我马上接上话:“小新,我知道你想把瓶子收起来,没关系,先听课,好吗?”。他如释重负的坐下,同学们好象也松了一口气,毕竟是第一节课,他们对老师的脾气还不是很了解啊。离下课还有两分钟,“咚”,第三只瓶子掉下,这一次,同学们齐刷刷的看着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同学们,我们应该感谢这几位同学,他们在为我们的课堂伴奏呢,只是音调太单调了一些。”“哄”,同学们会心的大笑了起来,同时鼓起了掌。第二天去上课的时候,所有的矿泉水瓶子整齐的摆在教室后面的一张桌子上。

试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六、作文(共25分)

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09年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 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 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1903年B.1913年C.1914年D.1900年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B.发现教学C.情境教学D.指导教学

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

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 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和调节策略。

1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19.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21.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在。

23.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 24.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和目标。

25.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准备 27.心理发展 28.创造性 29.知识 30.复述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3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7.试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38.试论述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A5.B6.B7.B8.D9.B10.A 11.C12.D13.C14.B15.D 二、填空题

16.原有认知结构17.监视策略18.教育学与心理学19.理解问题20.教学过程21.知识学习22.11、12岁一14、15岁23.接受学习24.存在的限制或障碍25.呈倒U型关系 三、名词解释

2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 系列心理变化。

2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9.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30.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

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四、简答题

3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 导作用。

32.(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33.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4.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35.(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来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五、论述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