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讲义(最后修改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生物化学实验讲义(最后修改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实验一:双缩脲法测蛋白质含量

一、 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双缩脲法测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CO-NH-)的化合物皆有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2?形成紫色配合物,此反应和两个尿素分子缩合后生成的双脲(H2N-OC-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反应相似,故称之为双缩脲反应。这种紫红色络合物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浓度与双缩脲反应所呈的颜色深浅成正比,可用比色法定量测定。

双缩脲法最常用于需要快速但不要求十分精确的测定。硫酸铵不干扰此呈色反应,但Cu2?离子容易被还原,有时会出现红色沉淀。

三、 实验器材

1. 试管1.5cm×15cm 8支。 2. 试管架:1个

3. 吸量管:5.0ml 3支、2.0ml 1支、 1.0ml 1支。 4. S22pc型分光光度计。

四、 实验试剂

1.双缩脲试剂:溶解1.50g硫酸铜(CuSO4?5H2O)和6.0g酒石酸钾钠(NaKC4H4O6?4H2O)于500毫升水中,在搅拌下加入300毫升10%氢氧化钠溶液,用水稀释到1升,贮存在内壁涂以石蜡的瓶中。此试剂可以长期保存,以备使用。

2.标准牛血清蛋白溶液:牛血清蛋白溶液浓度为5mg/ml,用0.05N(2g氢氧化钠溶于1升水中)氢氧化钠溶液配置.

3.未知液:可用酪蛋白配制,未知液浓度为0.5~5mg/ml。

五、 实验操作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干净试管6支,分别加入0、0.4、0.8、1.2、1.6、2.0毫升的标准蛋白溶液(牛血清蛋白溶液),用水补足到2毫升,然后加入4毫升双缩脲试剂,在室温下(15-25℃)放置30分钟,于540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最后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蛋白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作为定量的依据。 未知样品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2.吸取1毫升待测液,用水补足到2毫升,操作同前,平行做两份,于标准曲线的各管同时比色,比色后以标准曲线中查出其蛋白质浓度。

- 4 -

附录:

编号

加入蛋白质的量,ml 加入水的量,ml 浓度,mg/ml 双缩脲试剂,ml 吸光度

表1 绘制标准曲线 1 2 3 0.0 0.4 0.8 2.0 1.6 1.2 0.0 1.0 2.0 4.0 4.0 4.0

4

1.2 0.8 3.0 4.0

5 1.6 0.4 4.0 4.0

6 2.0 0.0 5.0 4.0

参考资料:

[1]陈钧辉,陶力,李俊等《·生物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58

六 思考题

1.如何选择未知样品的用量?

2.为什么作为标准的蛋白质必须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纯度? 3.对于作为标准的蛋白质应有什么要求?

- 5 -

实验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醋酸薄膜电泳的原理及操作

2、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相对百分含量

二、 实验原理

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叫做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醋

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所形成的纤维素醋酸脂。将它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酸、乙脂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有强渗透性,厚度约为120微米。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技术。它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点。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结合球蛋白、同功酶的分离和测定等方面。目前,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趋向于代替纸电泳。

三、 实验试剂和器材

1. 实验试剂

(1)新鲜血清——无溶血现象

(2)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0.07M,离子强度0.06):称取巴比妥1.66克和巴比妥钠12.76克,溶入少量蒸馏水后定容1000毫升。

(3)染色液:称取氨基黑1OB0.5克,加入蒸馏水40毫升,甲醇50毫升和冰乙酸10毫升,混匀,在具塞试剂瓶内贮存。

(4)漂洗液:取95℅乙醇45毫升,冰乙酸5毫升和蒸馏水50毫升,混匀,在具塞试剂瓶内贮存。

(5)透明液:

甲液——取冰乙酸15毫升和无水乙酸85毫升,混匀,装入试剂瓶内,塞紧瓶塞,备用。

乙液——取冰乙酸25毫升和无水乙酸75毫升,混匀,装入试剂瓶内,塞紧瓶塞,备用。

(6)0.4N氢氧化钠溶液:称取16克氢氧化钠(分析纯)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到1000毫升。

2. 实验器材

(1)醋酸纤维素薄膜——2厘米×8厘米(浙江黄岩曙光化工厂等处生产) (2)培养皿(直径9—10厘米) (3)点样器(自制) (4)直尺和铅笔。 (5)镊子。 (6)电泳槽。

(7)玻璃板(8厘米×12厘米)。 (8)普通滤纸。 (9)试管和试管架。

- 6 -

(10)吹风机。 染色液、漂洗液和透明液应在密封的瓶子内贮存。否则,易挥发的成分蒸发,使溶液各组分配比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更要十分注意,特别是透明液。

四、 实验操作

1.仪器和薄膜的准备

(1)醋酸纤维素薄膜的润湿和选择:将薄膜小心地放入盛有缓冲液的培养皿内,使它漂浮在液面。若迅速润湿,整条薄膜色泽深浅一致,则表明薄膜质地均匀;若润湿时,薄膜上出现深浅不一的条纹或斑点等,则为薄厚不匀的薄膜。实验中应选用质地均匀的薄膜。因为,纤维素薄膜的质量对电泳的结果影响很大。例如,膜厚薄不匀可以造成区带歪扭不齐、各区带界限不清、背景脱色困难、实验结果难于重复等现象。

将选用的薄膜用镊子轻压,使它全部浸入缓冲液内,待膜完全浸透(约半小时)后取出,夹在清洁的滤纸中间,轻轻吸去多余的缓冲液,同时分辨出光泽面和无光泽面。无光泽面处点样,并向下放置。

(2)制作“滤纸桥”:剪裁尺寸合适的滤纸条。取双层附着在电泳槽的支架上,使它的一端与支架的前沿对齐,而另一端浸入电极槽的缓冲液内。然后,用缓冲液将滤纸全部润湿并驱除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支架上,即为“滤纸桥”。按照同样的方法,在另一个电极槽的支架上制作相同的“滤纸桥”。它们的作用是联系醋酸纤维素薄膜和两极缓冲液之间的中间“桥梁”。

(3)平衡:用平衡装置(或自制的平衡管),使两个电极槽内缓冲液的液面彼此处于水平的状态。一般需要15—20分钟。注意,平衡后应将平衡装置的活塞关好(或除去平衡管)。此步骤不做处理。

2.点样

在薄膜无光泽面的一面点样。点样区距负极端1.5厘米处。点样时,先用点样器蘸取清水均匀地点样在滤纸上练习,再用点样器蘸取待测血清印在薄膜的点样区内。注意,应使血清均匀地分布在点样区,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粗细均匀的直线,切不可用力过大把薄膜弄破。事先在滤纸上练习点样极为重要,掌握点样技术,这是获得具有清晰区带的电泳图谱的重要环节之一。

3.电泳

将已点样的薄膜无光泽面向下贴在电泳槽支架的滤纸桥上,参照图,平衡十分钟,仔细检查电泳装置的线路是否正确,然后通电。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压和电流强度,先旋动仪器粗调旋钮,再旋动细调旋钮。调节到薄膜每厘米宽的电流强度为0 .3毫安,通电10—15分钟后,在将电压和电流强度提高到薄膜每厘米长度电压为10伏左右,薄膜每厘米宽电流强度为0.4—0.6毫安。在电泳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电压和电流强度,防止过高或偏低。待电泳区带展开约35厘米时,则关闭电源,一般通电时间约为60分钟左右。

4.染色

电泳完毕立即用镊子取出薄膜,直接浸入装有染色液的培养皿中,染色5分钟,然后,用漂洗液浸洗,每隔10分钟左右换一次漂洗液,连续更换三次,可使背景颜色脱去,将膜夹在干净的滤纸中,吸去多余的溶液。操作中,要注意控制染色和漂洗的时间,防止背景过深或某些区带太浅。(集中倒废液。)

- 7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