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貌、水文等条件密切相关。据河南省地矿厅水文地质资料,路线区浅层地下水属HCO3-Ca、HCO3-Ca·Mg、HCO3-Ca-Mg-Na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2克/升,属于淡水,按地下水侵蚀性标准判定,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构筑物的侵蚀性。 2.2 社会环境

1) 项目影响区中洛阳市经济较发达,国内生产总值最高,但三门峡市所辖的义马市人均GDP最高,达到45018元,陕县人均GDP则最低,仅有16662元。沿线各县市第一产业比例均较小,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地位呈逐步走低的趋势第二产业比重较高。总体来说,本项目沿线的直接影响区经济发展不是很均衡。 2) 本项目不穿沿线城市总体规划区。现有连霍高速公路两侧均为农村地带,实施农林间作。 2.3 生态环境

1) 评价区地处豫西黄土丘陵地区,洛阳市下辖的新安县和三门峡市下辖的义马市、渑池县、湖滨区、陕县、灵宝市境内。路线所经区域大部分属岗坡旱地,农业自然条件差,肥力差,产量低,部分路段林地分布较多,以果园为主。工程局部路段靠近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现有连霍高速公路通车多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交通廊道。这一交通廊道已经对区域生态系统形成明显的分割。

2) 通过对公路沿线地区的植被调查表明,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为豫西黄土丘陵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地形也多为丘陵,无大型山体,天然的次生植被类型相对较为贫乏,主要是以酸枣、荆条之类植物为主组成的耐旱的灌丛。栽培的人工群落占据景观中的优势,主要类型有农作物、果园、防护林、行道树、村落周围的人工林群落等。

3) 拟建项目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耕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新安县、义马市、渑池县和湖滨区都是以耕地所占比例最大。总体上,沿线区域以林地、滩涂水面和未利用地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以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为代表的农业生态环境各占一半。

4)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位于黄河南岸,距河道数百米到数公里不等。其中距离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较近的路段为:马谢附近(K135-K138)距离保护区边界约100m-500m;西寨附近(K153-K156)距离保护区边界约300m-500m;高柏到盘东附近(K184-K190)距离保护区边界约100m-500m;双桥河大桥附近(K201-K203)路段距离保护区

边界约200m-500m。

5) 现有公路的绿化情况良好,在公路沿线两侧、中央隔离带、互通立交、服务区及边坡均进行了绿化,其中中央隔离带绿化以常青防眩树木为主,边坡绿化以植草为主,互通绿化则草坪、灌木及乔木相结合。

6) 评价区内土壤主要为褐土、红粘土和砂土3大类,共6个土属。 2.4 声环境

项目为扩建项目,经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现有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 1)

在平路基情况下,在无建筑物遮挡时,噪声衰减规律为:距道路中线距

离增加一倍,噪声衰减约4dB(A),该衰减值略大于理论线声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3dB(A),原因为随着距离增加,除了距离衰减外,还有地面吸声增大了衰减量,但由于监测时间为冬季,植被稀疏,因此地面吸声衰减一般。

2)

24小时测点昼间均可满足4(a)类标准、夜间部分时段噪声级略超4(a)类

标准,但超标较小。以等效声级计,昼夜噪声相差不大,且均可满足4(a)类标准,分析昼夜噪声相差较小原因为昼夜车流量比较接近的缘故。 2.5 地表水环境

沿线河流仅王庄水库各项水质监测因子可满足相应水质指标,其它河流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水质超标的河流中,pH值和石油类均可满足相应水质指标,但CODMn、NH3-N、SS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原因是监测时节为冬季枯水期,河流水量很小,流速缓慢,甚至有断流现象。 2.6 环境空气

项目沿线环境空气主要以TSP污染为主,各测点TSP均超标,超标率为100%,最大值超标倍数为0.5倍。超标原因是项目监测时段正值冬季,植被稀疏,而风吹扬尘较大,汽车尾气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各测点NO2均未超标。

断面衰减监测结果显示,距离现有道路越近,TSP和NO2监测浓度值越大,但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7 项目现在主要环境问题

现有工程已经营运多年,根据现场调查和环境现状监测,工程沿线绿化良好,生态恢复工程效果明显;立交、通道数量基本可满足沿线居民的通行需求;桥梁、涵洞工程可满足区域内水系正常流通和农业灌溉系统正常使用的要求。因此,现

有工程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基本不存在环境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现有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休息有一定干扰影响。另外,降雨集中时节,通道内会积水现象,影响附近居民通行。

第三章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3.1

社会环境影响

(1) 本改扩建工程响应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能够提高通道服务水平,保障连霍高速公路的畅通,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2) 本改扩建项目的路线选择遵循了“靠城不进城”的原则,距离沿线乡镇较近,但均不从沿线城镇的规划城区内穿过,现有公路两侧均为绿化林地或农业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对沿线城镇规划影响较小。

(3) 项目新增永久占地和拆迁,会对受影响的群众造成较大影响,在采取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措施后,将大大减轻公路扩建新增占用土地和拆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3.2 生态环境影响

1) 拟建项目的改扩建工程对公路红线范围内的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和服务区的绿化植被基本没有影响,对路基边坡的绿化虽然会全部破坏,但施工结束后会立即恢复,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会减少。因此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造成现有公路红线外占地范围内的植被损失,减少了路侧的绿化面积,使局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有所降低,群落生产力降低。

2) 由于拟建项目主要是在现有高速公路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双侧拓宽路段每侧的占地宽度仅8.25m,两侧仍有10-30m的防护林,整体式单侧拓宽占地宽度为19.5m,最多仅损失一侧的防护林。局部新建路段主要为荒山灌草丛,且桥梁、隧道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总体上,拟建项目对植被的影响并不明显,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生产力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 虽然局部路段距离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近,但由于拟建项目完全沿现有高速公路扩建加宽,没有新建路段,现有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已经存在,项目建设在采取保护措施后对该湿地保护区的物种资源及生态环境基本没有影响,局部还可以减缓现有高速公路的影响。

4) 本项目建设将使沿线各市县的耕地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由于拟建项目是改扩建项目,所以项目占用耕地数量并不大,沿线各市县中,耕地减少比例均小于0.12%。从沿线各市县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看,项目建设前后,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002亩/人,相对目前人均耕地现状,人均耕地损失面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