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Microsoft Word 文档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脉学Microsoft Word 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脉象要素】无力,松软

《脉经》:“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

《脉理求真》:“浮大而软,按之不振,如寻鸡羽,久按根底不乏不散” 《三指禅》:“虚脉大而松,迟柔少力充” 【临床意义】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 可见于久病虚劳、伤暑气阴两伤等

《诊家枢要》:“虚,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烦多汗,为恍惚多惊” 《三指禅》:“多因伤暑毒,亦或血虚空”

【体状相类诗】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疹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10、实脉

【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来去皆盛,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脉象要素】有力,粗。

《濒湖脉学》“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诊宗三昧》“实脉有力,长大而坚” 《脉经》“实脉,大而长,微弦” 【临床意义】主实证,亦见于正常人。

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盛脉道充满故实

凡邪气有余,阳热内郁所致高热谵语,腑实便坚,三焦火盛,食滞胁痛等,皆可见实脉 《伤寒论》“病人烦热,??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

《脉学正义》“实主火热有余之证,或发狂谵语,或阳毒便结,或咽肿舌强,或脾热中满,或腰腹壅痛??”

【相类诗】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 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主病诗】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 当关脾热中官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11、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脉象要素】流畅圆滑。

《诊家正眼》“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脉经》“与数脉相似”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主痰饮: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使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 《素问 脉要精微论》“滑为阴气有余也”

2)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金匮要略》“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

《伤寒论》“伤寒脉滑而厥者,有里热,白虎汤主之”

脉流利度分类 滑脉 1)主妇人的孕脉:气血充盛

《景岳全书》“妇女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

《脉诀》“尺脉滑利,妊娠可喜,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 2)见于正常人:滑缓为平人之常,多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明显 《景岳全书》“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之佳兆” 【体状相类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胭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

滑主痰饮,浮滑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

12、涩脉

【脉象特征】形细而行尺,往来艰涩,脉势不均,如轻刀刮竹。 【脉象要素】不流畅、细、脉力不均、行缓或迟而不均。 《濒湖脉学》“如雨沾砂,如病蚕食叶” 《脉经》“细而迟,往来艰,或一止复来”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涩而无力--伤精、血少

多见于亡血,失精,闭经,死胎,或精冷阳萎

《金匮要略》“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诊家枢要》“涩,为少血,为无汗,为血痹痛,为伤精”

脉流利度分类 涩脉 2)涩而有力--实证(痰食积滞、瘀血) 气、血、食、痰阻碍脉道,脉行不畅

《金匮要略》“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故知有宿食” 主瘀血:凡胸痹、腹中积块、症瘕、痛经、经 闭,及附件包块、陈旧性宫外孕包块等,可见之 《素问 脉要精微论》“涩则心痛”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细迟短涩时一止曰涩,极细极软重按若绝曰微。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查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子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

13、长脉

【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 【脉象要素】长。

《诊家正眼》:“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濒湖脉学》:“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紧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亦见于平人。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脉长而洪数--阳毒内蕴;为热深、癫狂; 《脉经》:“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 脉长而弦--为肝气上逆,气滞化火 《素问 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

【体状相类诗】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主病诗】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长主有余之病。

14、短脉 【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脉象要素】短。

李中梓:“两头低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

《濒湖脉学》“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能满部”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气郁不能展,气虚不能鼓动故脉短

《诊宗三昧》“胃气厄塞,不能调畅百脉,或因痰气食积,阻碍气道,所以脉见短涩之状” 【体状相类诗】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涩微动结,皆兼短脉。 【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痛尺腹痛。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

15、弦脉

【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脉象要素】长、有力、硬。 《脉经》“按之如弓弦状”

《脉诀刊误》“状若筝弦,从直中过,挺然于指下,曰弦” 《濒湖脉学》“如张弓弦,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瘀血、疟疾等,或为胃气衰败。 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

凡肝气胁痛、腹痛、冷痹、疝瘕、疟疾等多见弦脉

《伤寒论》“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金匮要略》“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疟脉自弦”

《内经》“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相类诗】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 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 【主病诗】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症痂查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弦为木盛之病。浮弦支饮外溢,沉弦悬饮内痛,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若不食者木来克土,必难治。

16、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脉象要素】浅、粗、软。中空。 【临床意义】大量失血、伤阴之际。 脉理:阴血不能维阳气,阳气浮散

《金匮要略》“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17、紧脉 【脉象特征】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

【脉象要素】管紧、有力,旋转绞动,脉体较弦柔软。 《脉经》“如切绳状”

《诊家正眼》“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寒主收引,脉管内缩故紧

多见于寒邪内侵引起的伤寒发热,头痛咳嗽心 腹痛或胀满,呕吐泻利,阴疝痃癖等 《脉诀刊误》“紧为寒为痛”

《金匮要略》“紧脉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紧脉,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主病诗】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瘸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诸紧为寒为痛。人迎紧,盛伤于寒。气口紧,盛伤于食。尺紧痛居其腹,况乃疾在其腹。中恶浮紧,咳嗽沉紧,皆主死。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