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讲议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讲议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后煤眼的气压(P2)×体积(V2)。

上式中:P2≈P1+n/100,MPa

1个大气压≈1.01×10Pa≈0.1 MPa,设突水

前抽风状态下P1≈0.09 MPa,设突水前煤眼体积V1=350m,淹井水位高于煤眼碛头63m。

求:突水后的煤眼无水体积V2和气压P2

解:V2= P1×V1÷ P2=0.09×350÷(0.09+63÷100)=48.75

m,有生存空间

P2= P1×V1÷V2=0.09×350÷48.75=0.646 MPa≈6.46

个大气压

结论:淹井水位以下有生存空间。但6.46个大气压已超过常人的耐压极限(3~5个大气压),故无生存条件。

②淹井水位以下无生存空间。条件:淹井水位以下无上山独眼或有上山独眼而未被封闭形成残留空间。

生存时间:

3)处理矿井水灾时的行动原则

矿井发生透水事故时,矿山救护队要抢救受淹和被围困的人员,防止井巷进一步被淹.清理井巷中的淤泥、粘土、流砂,恢复通风。

(1)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矿长要详细介绍灾区情况 (2)对矿山救护队提出侦察要求: (3)提醒救护队判断透水源及侦察注意事项

3

3

5

(4)如果遇险人员的被困点高于透水后水位时的行动原则 (5)矿井的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时的行动原则: (6)采掘工作面发生透水时的行动原则:

(7)禁止由下往上进入突水点或被水、泥沙堵塞的小眼和上山,防止二次突水和淤泥的冲击。

(8)救护小队逆水流方向往上部无出口的巷道行进时,要与基地观察水情的人员保持联系。

(9)小队人员必须通过局部积水巷道时,要十分慎重。

(10)在寻找遇险人员时,应仔细观察,注意巷道内的敲击声、呼喊声,以便及时发现遇险人员。

(11)处理上山巷道突水时的注意点:防止突水、积水和淤泥的冲击,突水点的下方要有能存水及存沉积物的空问,否则人员撤到安全地点,要保证人员在作业中的安全退路和通讯联络。

(12)在组织排水时,应特别注意通风工作

(13)在排水过程中,尽可能分段通风,抢修巷道,清理堵塞物,以寻找遇险遇难人员。

(14)在侦察过程中及抢救人员时,要注意观察巷道情况,防止冒顶和掉底。

(15)救护队在处理水灾事故时,必须带齐有关装备。

案例:

1、矿井发生突水灾害后,当人员避难地点比外部最高水位高或低时的生存条件及救灾注意事项? P298

2、07年7月河南陕县,8月山东新汶特大水灾,应吸取哪些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参考要点:这两次淹井事故均为气候异常、地表普降暴雨引起河水暴涨(决堤),地表洪水经由废旧井口倒灌入井造成的。通过这两次事故应吸取以下教训:雨季、汛期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注意监视地表水体,完善地面防洪排水设施,废旧井口、地面裂缝应可靠堵塞,专人监视,完善矿井排水设施,有险情发生预兆,应停产抗洪。 5、矿井冒顶事故救灾

1)冒顶事故抢险救灾决策要点

主要任务,是抢救遇险人员及恢复通风等。

救灾及决策要点:联络、确定,加强通风,输送食物,加强支护,小心使用工具,抢救方法合理。 2)处理冒顶事故时的行动原则

(1)首先侦察探明冒顶区的范围,被埋压、堵截的遇险人数和位置等情况。

(2)恢复冒落区的正常通风。

(3)在抢救中,要加强支护,防止二次冒顶。

(4)处理冒顶事故时,必须有专人观察顶板的变化,检查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情况。

(5)清理冒落物时,使用工具要小心。

(6)在处理冒顶事故时,应根据冒顶的区域、位置、范围、煤岩冒落状况以及地压情况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①冒落范围不大时,如遇险人员被大块岩石压住,可用千斤顶或液压起重器等工具,把大块岩石支起,迅速救出遇险人员。 ②沿煤壁冒落,岩石破碎,遇险人员靠近煤壁位置时,可采用掏小洞、架设梯形棚维护顶板,边支护边掏洞,直到把遇险人员救出。 ③遇险人员位置靠近放顶区时,可采用沿放顶区由外向里卧底掏小洞、架设梯形棚子、木板背帮背顶,或用前探棚子边支护边卧底掏洞,直到把遇险人员救出。

④工作面冒顶范围较小,岩石破碎,并继续下落,应用撞楔法或背上茅柴,控制顶板。

⑤分层开采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底板是煤层,遇险人员位置在金属网或荆条假顶下面时,可沿底板煤层掏小洞,边支护边掏洞,直到救出遇险人员。

⑥若底板岩石坚硬、掏不动,遇险人员的位置在金属网或荆条假顶下面时,可沿煤壁掏小洞,寻找遇险遇难人员。

⑦工作面冒落范围大,遇险人员的位置又在冒落区的中间,采用掏小洞和撞楔法处理时间长、不安全,可距原工作面3~5m,沿煤层重开切眼(掘小巷)至冒落区,再掘小横眼去接近遇险人员。 ⑧若工作面两头冒落,把人员堵在中间,可由下向上沿煤壁掏小洞和撞楔法穿过冒落

区,或掘小巷绕过冒落区,把人员救出。

⑨分头掘进巷道发生冒顶事故,可参照上述方法,灵活运用。 3)案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