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名词解释

1. 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

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2. 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

化和流量显著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

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 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

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 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 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程, 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内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内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内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 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 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 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 OD调查的类别和内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点 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 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③.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 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6. OD调查的方法:

①.路边询问法 ②.表格调查法 ③.家庭访问法 ④.明信片调查法 ⑤.车辆牌照法

7.

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

①.同质性。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

②.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 ③.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 ④.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

⑤.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⑥.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大。反之,工作量小,但有可 能掩盖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通常交通量分散的郊区分区划分可以大些,而交 通量集中的市区分区划分可以小些。

8. OD调查精度检验:一般相对误差在5%以内符合要求;在5%~15%需要进行必要调整;如

果误差大于15%,则表明调查结果不正确,调查工作存在较大问题, 需要重新调查。

9. 交通调查常用概率抽样法(要求会分辨):

①.简单随机抽样法:从总体中选择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抽取的每个可能样 本均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适用于个体之间差异较小的 情况。

②.系统抽样法:又称顺序抽样法,是从随即点开始在总体总按照一定的间隔 (即“每隔第几”的方式)抽取样本。此法的优点是抽样样本 分布比较好,有好的理论,总体估计容易计算。

③.分层抽样法:根据某些特定的特征,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 层,再从各层中独立抽取样本,是一种不等概率抽样。此法 适用于母体复杂、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数量较多的情况。 ④.整群抽样法:先将总体单元分群,可以按照自然分群或按照需要分群,在 交通调查中可以按照地理特征进行分群,随机选择群体作为 抽样样本,调查样本群中的所有单元。在进行居民出行调查 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⑤.多阶段抽样法:采取两个或多个连续阶段抽样样本的一种不等概率抽样。

在进行全国旅行动态调查之类的大规模调查时,可以采 用这种多阶段抽样法。

10. 延误:由于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

的行程时间延误。

11. 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12. 交通规划: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

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13. 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交通量qij,根据已

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到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 上去。

14. 交通阻抗:交通阻抗在交通流分配中可以通过路阻函数来描述。所谓路阻函数是指路段

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叉口负荷之间的关系。在具体分配 过程中,由路段行驶时间及交叉口延误共同组成出行交通阻抗。 (阻滞系数??0.15,??4.一般标定值)

15. 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

16. 径路:交通网络上任意一OD点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

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

17. 最短径路: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中总阻抗最小的径路叫“最短径路”。 18. Wardrop第一原理(用户均衡):

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路径时,网络将会 达到平衡状态。在考虑拥挤对行驶时间影响的网络中,当网络打到平衡状态时, 每个OD对的各条被使用的径路具有相等而且最小的行驶时间,没有被使用的 径路的行驶时间大于或等于最小行驶时间。

Wardrop第二原理(系统最优原理):

系统平衡条件下,拥挤的道路上交通流应该按照平均或总的出行 成本最小为依据来分配。也叫做系统最优原理。

二.填空

1. 交通需求量预测四阶段预测法: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

配。

2. ★交通调查时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整群

抽样法,多阶段抽样法。(要求会分辨)

3. 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主要有;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 4. 求最短路径的方法;标号法和矩阵迭代法。

5. 生成交通量是由;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构成的。

6. 当交通发生于吸引总量不一致时可采用总量控制法,调整系数法。

7. 分布预测中增长系数法包括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

尼斯法。

8. 常用的非平衡分配方法;全有全无法,静态多径路法,容量限制法,容量限制多经路法。 9. 交通的思维意识是是指移动本身价值和移动结果价值。

10. 生成交通量的预测方法有: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增长率法。 11. 交通方式划分的非集计模型有;普罗比模型,罗吉特模型。

12. 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主要原因有:交通特性,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地区属性,时间属

性。

13. 交通调查可分为: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OD调查,纵断面交通量调查。 14. 延误有: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运行延误,行程时间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15. 延误的调查方法有:跟车法,输入输出法。

16. OD调查主要分为三类;居民OD调查,货流OD调查,车辆OD调查。

17. 按照供给与需求的原理,将交通分为本源性交通需求与派生性交通需求。

18. 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放射状,环形放射状,自由

式。

19. 交通方式划分的模型可分为:全域模型,出行端点模型,TI模型,径路模型。 20. 典型的最大熵模型有:威尔逊模型,佐佐木模型。 21. 出行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居民出行。

22. 生成交通量是由发生交通量和吸引交通量两个部分构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