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含新增篇目)和情景式默写汇编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含新增篇目)和情景式默写汇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丝线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18.杜牧《阿房宫赋》中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千古名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1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用“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

21. 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五)《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5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4.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5.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还有《蜀道难 》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6.秋江风光向为文人所钟,如苏轼《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7.苏轼《赤壁赋》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客人吹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8.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7.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8.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他站在船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

29.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亮初升时的优美景色的两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0.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写出了任凭小船在茫茫江面越过的场面,气象壮阔,浪漫奔放。

31. 《赤壁赋》中,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作结,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32.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

33.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两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4. 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

26

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5. 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六)《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4.《氓》第三章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抒写“无与士耽”的告诫。

15.《氓》中以桑树起兴,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16.《氓》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17.《氓》中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以此比喻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也应该有尽头的名句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8.《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通过叶子衰败的景象预示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发生。 19.从《氓》最后一章里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来看,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关系非常融洽。 20.《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7

21.《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2.《氓》中比拟女子容颜润泽的比兴句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3.《氓》中,能表现娘家人对女主人公不幸遭遇态度的两句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24.《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25.《氓》中“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两句,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氓的失望与决裂之情。

26.《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两句,描写出当初的氓貌似忠厚老实,找理由接近女主人公的样子。 27. 旧时订婚时,男女双方会以生辰八字来推算婚姻是否大吉。《诗经·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就描写了类似情形。 (七)《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决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2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