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考研 理论力学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西安交通大学考研 理论力学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复习题

5.在图示多跨梁中,各梁自重不计,已知:q、P、M、L。试求:图(a)中支座A、B、C的反力,图(2)中支座A、B的反力。

6.结构如图,C处为铰链,自重不计。已知:P=100KN,q=20KN/m,M=50KN·m。试求A、B两支座的反力。

7.图示平面结构,自重不计,C处为光滑铰链。已知:P1=100KN,P2=50KN,θ=60°,q=50KN/m,L=4m。试求固定端A的反力。

8.图示曲柄摇杆机构,在摇杆的B端作用一水平知:OC=r,AB=L,各部分自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欲图示位置(OC水平)保持平衡,试求在曲柄OC上所偶的力偶矩M,并求支座O、A的约束力。

9.平面刚架自重不计,受力、尺寸如图。试求A、的约束力。

10.图示结构,自重不计,C处为铰接。L1=1m,知:M=100KN·m,q=100 KN/m。试求A、B支座反力。

11.支架由直杆AD与直角曲杆BE及定滑轮D组

第 9 页 共 58 页

阻力R,已使机构在施加的力

B、C、D处

L2=1.5m。已

成,已知:

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复习题

AC=CD=AB=1m,R=0.3m,Q=100N,A、B、C处均用铰连接。绳、杆、滑轮自重均不计。试求支座A,B的反力。

12.图示平面结构,C处为铰链联结,各杆自重不计。R,q=2kN/cm,Q=10kN。试求A、C处的反力。

13.图示结构,由杆AB、DE、BD组成,各杆自B均为锵链连接,A端为固定端约束。已知q(N/m),(N·m),P?BD杆所受的力。

14.图示结构由不计杆重的AB、AC、DE三杆组和D点铰接。已知:P、QL0。试求B、C二处反力(要方程)。

15.图示平面机构,各构件自重均不计。已知:O1D=15cm,?=30°,弹簧常数k=100N/cm。若机构平时,弹簧拉伸变形?=2cm,M1=200N·m,试求使系统

16.图示结构,自重不计。已知:P=2kN, Q= kN,M=2kN·m。试求固定铰支座B的反力。

第 10 页 共 58 页

已知:半径为

重不计,D、C、

M=qa2

的约束反力及

2qaN(),尺寸如图。试求固定端A

成,在A点求只列三个

OA=20cm,

衡于图示位置维持平衡的M2。

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复习题

17.构架受力如图,各杆重不计,销钉E固结在DH杆上,与BC槽杆为光滑接触。已知:AD=DC=BE=EC=20cm,M=200N·m。试求A、B、C处的约束反力。

18.重为P的重物按图示方式挂在三角架上,轮的自重不计,尺寸如图,试求支座A、B的约束AB杆内力。

19.图示来而结构由杆AB及弯杆DB组成,M=20N·m,L=r=1m,各杆及轮自重不计,求固定支座D的约束反力及杆BD的B端所受的力。

20.构架如图所示。重物Q=100N,悬持在绳端。半径R=10cm,L1=30cm,L2=40cm,不计各杆及滑轮,试求A、E支座反力及AB杆在铰链D处所受的力。

已知:滑轮绳的重量。P=10N

支座A及滚动各杆和反力及

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错 11、对 12、错 二、选择题

1、① 2、③② 3、③④ 4、③ 5、②② 6、② 7、② 8、④④②② 9、② 10、①② 三、填空题

1、0°;90°; 2、10KN;方向水平向右; 3、10KN;方向水平向左; 4、2m/a;方向沿HE向; 5、略 6、2P;方向向上;

第 11 页 共 58 页

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复习题

7、力偶,力偶矩m=-40(N·cm),顺时针方向。 8、A:主矢为20KN,主矩为50KN·m,顺钟向 B:主矢为20KN,主矩为90KN·m,逆钟向

9、一合力R=F2,作用在B点右边,距B点水平距离a(cm) 10、为一合力R,R=10KN,合力作线与AB平行,d=2m 11、通过B点的一个合力;简化为一个力偶。

四、计算题

1、解:将力系向A点简化Rx?=Fcos60°+Fsin30°-F=0 Ry?=Fsin60°-Fcos30°+F=F R=Ry?=F

对A点的主矩MA=Fa+M-Fh=1.133Fa 合力大小和方向R=R? 合力作用点O到A点距离 d=MA/R?=1.133Fa/F=1.133a

2.解:将力系向O点简化

RX=F2-F1=30N RV=-F3=-40N ∴R=50N

主矩:Mo=(F1+F2+F3)·3+M=300N·m 合力的作用线至O点的矩离 d=Mo/R=6m

合力的方向:cos(R,i)=0.6,cos(R,i)=-0.8 (R,i)=-53°08’ (R,i)=143°08’

3.解:将力系向O点简化,若合力R过O点,则Mo=0

Mo=3P/5×2+4P/5×2-Q×2-M-T×1.5 =14P/5-2Q-M-1.5T=0

∴T=(14/5×200-2×100-300)/1.5=40(N) ∴T应该为40N。

4.解:力系向A点简化。

主矢ΣX=F3-F1cos60°+F2cos30°=150KN ΣY=F1cos30°+F2cos30°=503KN R’=173.2KN Cos(R,i)=150/173.2=0.866,α=30° 主矩MA=F3·30·sin60°=453KN·m

第 12 页 共 58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