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学》0037笔记及若干真题和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自考《美学》0037笔记及若干真题和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美与审美形态

现成论——认为美完全外在于人,与人无关的,外在于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实体。 生成论——认为美只能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生成和当下发生的。 广义的美包括着丑。

※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外语学习网

※审美对象的特点:第一,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第二,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第三,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第四,它是能唤起主体的联想、想象,使主体从有限的存在趋向无限的存在意义的超越形象。

※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三,美感和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简称美感。它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认识为理性) 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快感。 最后,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精神性的对话和交流,以达到主体在心灵上与对象的和谐交融,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感,即美感。

四,艺术和审美教育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审美活动的一切特性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艺术与艺术品的联系与区别。

艺术活动的三个环节: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往复循环)

艺术活动三个环节的构成和展开体现为以下四点:

首先,它必须有作者;其次,作者对艺术品的制作、生产是独特的,是“创造”;第三,艺术品从结构上来说是多层次的,意蕴不确定和空白;第四,艺术品必须被人审美地接受,进入具体、特定的审美关系中,才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㈠审美需要

◎什么叫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展现自己的精神要求。审美需要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审美需要的特征:

1.它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㈡审美理想

◎什么叫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所谓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最高的位置。

※审美理想的作用: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其次,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理想与人生理想的内在关联。审美理想不仅仅是审美活动本身的产物,而是主体全部人生实践的结晶。

审美理想反映着一定时代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它与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

㈢审美趣味

◎什么是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内在方面——能力或鉴赏力;外在表现——兴趣和品位。

※审美趣味与日常趣味的不同。

审美趣味的两重性:存在着个体性与社会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审美趣味的特征:第一,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第二,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审美趣味的两重性决定了我们在承认其个体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防止那种把审美趣味对立

化的观点。“趣味无可争辩”的观点是有害的。

※判断审美趣味的标准:第一,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第二,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审美活动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的,因而也就是以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审美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充分的个性化特征。

◎审美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

㈠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黑格尔把审美活动“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并精辟地提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㈡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它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㈢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审美活动的无功利——是指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

审美活动的最高功利性——是指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艺术作品的产生和欣赏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完美的人。”从最高的意义上说,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人自我构成的手段,而是人自我完善的一种活动。

㈣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审美活动的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审美活动的他律性——是指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首先,它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其次,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中并决定着审美的方向和水平;再次,各种审美形态的历史性生成和演变,实质上不过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况以及理想追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因此,审美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之间有着复杂关系。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㈠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审美活动体现着人生价值,具有价值性。它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活动。

㈡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首先,审美活动与其他价值活动一样,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其次,审美活动同其他价值活动一样,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㈢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审美活动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既是从生活世界中的暂时退出,又是向生活世界更深的突进。因此,审美活动所追寻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真”、“善”。

㈣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本真性或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审美的需求就内在于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中,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一种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具体表现在(超越性、自由的、应然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由于审美活动的存在,才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的根据。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

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我们之所以说某种东西是美的,是因为这种东西对人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所谓美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

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①审美主体不可能离开审美对象而孤立地存在;②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审美能力是在与对象的人化关系中,在“人化的自然界”即人化的对象世界中产生出来,并得到确证的;③人的“主观感觉”包括审美感觉与这种感觉的人(类)性,是长期实践活动(含审美活动)的历史产物,是从全部人类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再次,就审美而方,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