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22种心理防御机制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常见的22种心理防御机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这一投射性认同模式,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并且很容易分析到,是一个人内心的性饥渴、性冲动、依赖情结等在制造投射性认同。

简要概况之,这四种类型的投射性认同者的内在逻辑是:

依赖型: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助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权力型: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迎合型: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玩弄我的坏蛋;

情欲型:我这么性感,这么有吸引力,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性无能或冷淡者。

有人说,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沉默在这种游戏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换一种说法即,玩这种游戏的人,只渴望他投射你认同,但却拒绝你投射他认同。这样一来,这个关系就失衡了。这样的人,他看似在乎你,但其实他在乎的是投射在你身上的幻象,他会诱惑你或强迫你以他所渴望的方式对待他,而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他会视而不见,他既关心你的想法,也拒绝真正了解你。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会觉得特别受压制,因为你只是按照他所渴望的方式对他,他才满足,除此以外的任何方式,他都不满意。投射性认同的游戏中藏着一个“你必须如此,否则......”的威胁性信息,它的完整表达是:“我以我的好的方式对你,你也必须以一种特定的好的方式对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不过玩这个游戏的人,通常只意识到前半句,即“我对你好,你也该对我好”,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发出的威胁信息。但作为被投射者,你会清晰地感到这种威胁,你感觉自己没有选择权,你不能按照你的意愿对他表达你的好,否则他会不满意,而且你会为此付出代价。

梅拉妮?克莱因引进了“投射性认同”的概念,以后一些人又拓宽了这个概念。梅拉妮?克莱因对投射性认同的理解是,自身与内部客体的一些部分被分裂出去,并被投射给了外部客体,而外部客体认同这些投射的成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控制。投射性认同可以以获得理想客体为目的,这样可以避免分离。坏的成分也可以投射,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摆脱它们,并在别人身上控制它们,这时我们就觉得只是别人在羡慕。但是臆想中的别人的羡慕会引起我们自己强烈的焦虑,很可能还会遏制我们的创造性,它禁止我们把自己的“好的方面”发扬光大,否则会引起太多的羡慕。

说到底,是人的早期——被遗弃感、被否定、被欺骗、被打击的自我创伤,在源源不断地搞投射性认同。所以,不管是什么理论背景下的投射性认同治疗,其终极目的都一样:扭转负性认同,整合分裂的认知结构。用感性的话说,是如何将内化的伤痛之恨转换成爱。

(2)升华(Sublimation)

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

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升华是一种本能的力量以一种非本能的方式予以释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指向原始的、生物学对象和行为的本能力量置换到较少本能色彩的、社会所能接受对象和行为上;同时,与这些对象和行为相伴随的情感转换成去性的(desexualized)、去攻击性的(deaggressified)情感。

换句通俗的说法,升华是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简言之,即把社会中所不能接受的转为所能接受的,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升华是最积极、最富建设性的防御机制。有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升华都依赖于象征化的机制,而所有的自我发展都依赖于升华机制。如果没有它将一些本能冲动或生活挫折中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这世界将增加许多不幸的人。

? 在学校被人欺负,所以努力考进警校,以维护社会正义;

? 有打人冲动的人,借锻炼拳击或摔胶等方式来满足;

? 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

? 想杀人,以“外科医师”或“屠夫”(杀猪、杀牛)工作为职业来满足自我本能的冲动;

? 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 西汉文史学家司马迁,因仗义执言,得罪当朝皇帝,被判处宫刑,在狱里,他撰写了《史记》;

? 《少年维特的烦恼》作者歌德,失恋时创作了此一书,他们都是悲恼中之坚强者,将自己的“忧情”升华,为后世开创一个壮观伟丽的文史境界。

【案例】有位保险公司的火灾调查员,每次听到哪里有火灾,就马上跑过去看,以便调查起火的原因,帮助公司鉴定,是否需要负责给予赔偿。这位职员每到火灾现场时,总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因为他从小就有这种玩火的欲望,却不会随便去放火,变成纵火犯。反而善于利用,当了一名火灾调查员,为公司服务,可以说是升华作用典型之例。

【案例】居里夫人年轻是曾恋爱受挫,对方因她饿长相和学识浅薄而嫌弃她,从此,她立志在学术上超过此人,于是埋头发奋,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安娜?弗洛伊德(Freud,A。)于1936年发表《自我与心理防卫机制》一书,并于书中将防卫分成十种类型。她认为其中九种防卫常见于神经质的成人与正常的儿童,唯“升华”不管在成人或儿童,都是正常健康的。

(3)幽默(Humor)

是指当事人面临困境时,并不转移在场其他人的注意力,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当事人自己

的窘困出境。这也是最为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之一。

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以表面的开心欢乐来不知不觉化解挫折困境和尴尬场面和内心的失落。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表现(如笑话)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当然,过度的幽默也是一种心理疾病的掩饰。

【小故事】苏格拉底在和朋友讨论学术问题,他的夫人突然跑来,先是大骂,接着泼上一盆水,把他全身弄湿了。而苏格拉底只是笑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这本来很尴尬的场面,经此幽默,立即化解。

【小故事】马克?吐温在著名画家惠斯勒的画室参观时,伸手去摸了一下一幅油画。惠斯勒装着生气地喊道:“当心!难道你看不出这幅画还没干吗?”“啊,没关系,反正我戴着手套。”马克?吐温答道。

--------------------------------------------------------------------------------

六、其他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种类很多,曾奇峰老师翻译一份外文资料中列举了101种,分类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识别,实际上个体在应用防御机制时常同时启动多种机制。除了前期我们介绍的主要防御机制,在这里我们再介绍几种: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固着(Fixed)、利他(Altruism)。

(1)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

属自骗机制中的隔离机制,其与理智化机制关联密切,所以入在一起介绍。情感隔离是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不去面对伤害或痛苦,避免与自己的真实情感接,从而可以避免由此引起的焦虑与不安。通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什么。此时,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即不掺杂情感成分地面对问题,是对与特殊思想相联系的感情的压抑。理智化和

感情隔离都是强迫症患者的典型表现。

? 在地震中,有些人的亲人已经遇难,但他仍能积极地救人,这说明他已将自己的情感隔离。

? 丈夫遇到了车祸,警方打电话通知妻子,妻子刚听到时会冷漠地说:“哦,是吗,知道了。”好像一点都不伤心,但刚放下电话,就突然泪如泉涌,然后号啕大哭。她一开始就是情感隔离,这样做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的空间。

? 一些心目中的偶像或体育明星忽然嫁入豪门,常会引起媒体大规模的报道,除了人们的好奇心,也不乏有“羡慕嫉妒恨”的感觉在,只是每个人投射出来的情绪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言行也会大相径庭。有的是像“好事者”、“八卦者”,事无巨细什么都要关心,仿佛自己才是事件的当事人,并且会到处传播散播一些自己的言论。而有的则是嗤之以鼻,听到就说是无聊的八卦,对别人谈论也感觉很不屑。前者可以说是“过度卷入”,而后者则是“过度卷入”的相反面——“情感隔离”,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一些焦虑不安所引发的心理防御。

?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病人的反移情有时候是以情感隔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另一种情形时,如果病人痛哭,咨询师在偷笑,说明隔离的太远了,如果病人哭,咨询师也跟着哭,说明没有隔离。

? 医师不带情感的面对医院里的生老病死以降低自己内心的焦虑,是一种情感隔离。医学院有个胆小的女生在外科实习手术时,因为太过共情,不能情感隔离,接连两次在被麻醉的病人肚子上划过白痕,这在初学的医科大学生里很常见,到训练有素地区分处理工作和情感的关系,总有一个阶段。不过情感隔离绝非冷漠无情,忽视病人的主观感受。现在的很多医生却已经发展到麻木不仁的境界了,彻底隔离了对病人的共感,也就是高医生今天说的换位思考。

情感隔离,正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隔离时间过长,容易变傻、变麻木、无情无义。所以,既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完全隔离。过度(不足、过多)的情感隔离都是不好的。不过,人活着的过程就是一个变得麻木的过程,把自己的身体资源、智力资源、情感资源全部耗尽,人就会死去。

与理智化相比,情感隔离是去隔离情感,不让情感出现,而理智化是有情感的,情感是用理智化来表达。“我知道我很爱我妈妈,但是我不能表达。”这是情感隔离;“我恨我妈妈,但是,我明白,我妈妈很关心我、为我很操劳。”这是理智化;正常或理想的状态是“我恨妈妈……”流泪了。

(2)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是指在体验、评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不带有相应的情感色彩,从而避免了由这些冲突引起的焦虑。理智化会过分使用抽象思维或概括化思维来处理个人情感上的苦恼或心理冲突,表面上看起来情绪稳定、情感不强烈或者表现出与事件不相应的情感,情感平淡地描述自己的欲望、动机或不愉快、痛苦的经历,好象是在说别人的事,愿望也不会付诸于行动。其实是不愿意接受现实,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其内心的不快乐或痛苦被掩盖了。其目的是为了在情感上让自我脱离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