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陈太丘与友期行》过关练习(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陈太丘与友期行》过关练习(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教版《陈太丘与友期行》过关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去后乃至( ) (4)入门不顾( ) ..(5)尊君在不( ) (6)下车引之( ) ..(7)相委( ) 而去( ) (8)去后乃至..2.用“/”划出下面句子两处朗读停顿的地方。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过中不至 尊君在不 ..C.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D.下车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离开) B.去后乃至(才) ..C.友人惭(感到惭愧)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1

7.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陈太丘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1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 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9.解释加点词语。

①相委而去( ) ②下车引之( ) ..③及事讫( ) ④须期乃入(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曰:“闻使君到,喜,故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理解。

①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记叙。 ②从甲、乙两文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4题。(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末魏初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②捉:捡、拾。③尝:曾经。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⑴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 ⑵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 ...⑶华捉而掷去之_______________ ⑷宁读书如故_______________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甲】、【乙】两文,关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1)约定(2)离开(3)才(4)回头看(5)通“否”(6)拉(7)丢下,舍弃(8)到 2.元方/入门/不顾

3.A(A项中“与”皆是“同”的意思。) 4.D(“顾”为“回头看”。)

5.(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您与我父亲约在中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

3

才来。 (4)那个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便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

6.C(“尊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而“家君”则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7.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道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有礼貌,还要知错能改。

8.诚信是为人之本,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尊重;我们应尊重他人,对他人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二、阅读理解 (一)

9.①舍弃,丢下 ②拉,牵拉 ③等到 ④才

10.①客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②(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 11.①做人要讲信用 郭伋守信 描写

②(示例)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成人要为儿童做出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

[参考译文]

[乙]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达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个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迎接并参拜。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他)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这样做人的。 (二)

12.(4分)(1)您的父亲(“尊”是敬词)。(2)回头看。(3)代词,代指金子。 (4)原来,从前。(每题1分)

13.(4分)(1)(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至”“舍”1分,省略成分补充1分。“至”不能译作“来”或“过来”。)(2)管宁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分坐”1分,“子”1分,“割席分坐”不译不给分。)

14.(3分)⑴以礼相待 ⑵志同道合 (3)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一点得1分)

参考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但是看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子离开。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