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代青年,为党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影响是很大的。??国际上,从欧美各国政府到各种政治势力都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也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及其经验的。 ——《新闻研究资料》第9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促使19世纪末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因素。(3分)

(2)分别说明材料三、四、五中报刊所产生的不同作用。(4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民呼日报》“行销甚广”的原因。(3分)

(4)依据材料二、三、四、五,归纳报刊所具有的功能。(3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4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3分)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3分)

24.选做题:本题有A、B、C、D四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两题,多答无效。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一一《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一一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 同作用?(6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说:“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自己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但是,他既没有得到答复,也没能见到李鸿章。孙中山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甘地说:“我们甘地家族都虔诚地奉行‘毗湿奴’。在古遮拉特,无论是耆那教,还是毗湿奴信徒,都十分严厉地反对和排斥肉食。我从小就是在这种宗教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而且我非常孝顺我的父母。我知道,如果他们获悉我破戒吃肉,他们就会吓坏。”——《甘地》

材料四 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原则,在古遮拉特文中,我也用过英文的“消极抵抗”这几个字来描述它。有一次我在欧洲人的一个集会上发觉“消极抵抗”这个词句的含义太狭隘了,我还发觉它被当做是弱者的武器,其特点是仇恨,最后还可以成为暴力。因此我不得不反对这些解释。??(后来)我把这个词改为“萨提亚格拉哈”(即坚持真理)。从

此便成为古遮拉特文中表明这个斗争的通称。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在寻求救民救国途径的过程中发生的转变。(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甘地戒绝肉食的原因。(2分)

(3)依据材料四,说明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原则前后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决定他们采取不同斗争方式的因素。(3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近日,一个叫苏三的网络作者在她刚出版的一本《三星堆文化大猜想》的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三星堆文明来源是“西方”,属于犹太文明。并且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是这些犹太人的后裔。她提出的几个重要证据中就有在三星堆出土的鼻子宽大、眼睛奇大的青铜头像和西方王室常用的金质王杖,这些都是和西方人有关。

苏三还认为来到中国的以色列人构成了中国的夏、商、周。其证据是:亚伯拉罕(以色列民族的圣祖)的妻子“夏甲”带领子孙建立了中国的“夏后朝”;以扫(亚伯拉罕之孙)的妻子Judith很可能就是中国商朝之母“简狄”;以色列之子“但”(亚伯拉罕之重孙)的子孙建立了中国“周朝”。 ——《中国三峡建设》:《三星堆:七大谜团谁人解?》 材料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教授认为,三星堆文明有它自己本身的传承,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加入了一些和以前文化不一样的新东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还看不出外来的痕迹。从大型的青铜器和祭祀器皿来看,主要还是来自中原的夏商。用玉和用金是中西文化之间的最大差异。三星堆出土的玉器远远比西方发现的要好。黄金器只是发现了极少的一部分,比如说金杖,都是比较小的器物。三星堆发现的文物主要偏重于玉石,是东方传统,不是西方传统,它仍然属于中国的玉石文化圈。

从三星堆的建筑来说,不管从建筑的形状,还是建筑的材料来说,都没有西方的传统。这些建筑的遗迹是当地的传统加上长江中游这一带的传统构成,比如说它的夯土技术、

土木结构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从它日常使用的陶器看,一部分是从当地史前文化蜕变过来的;另外一部分是从它的东面,即从夏人那里传入的,像一些铜盒和铜杯。关于那支金杖,孙华指出:这个器物出土的时候不是直的,而是一个圈。 ——《中国三峡建设》:《三星堆:七大谜团谁人解?》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可信程度上排出三则材料的顺序,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排列?(3分)

(2)依据材料一、三中有关青铜头像和金杖的图片或叙述,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证据的看法。(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三星堆文化的来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从罗马艺术发展的历程看,由于起步远逊于希腊艺术文化,所以,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无论是建筑艺术的取材、题材、风格和哲学思想等。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罗马艺术的成就在于既保存了希腊的艺术成就,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 ——《历史材料与解析》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示建筑物在建筑艺术中的地位。(2分)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中的观点?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证实你的看法。(8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