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页脚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

但在现实中整本书的阅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缺乏实践和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列出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推荐书目,但却没有落实图书来源、阅读时间、教学方式、评价措施等,不具有指导意义。

2009年,笔者开始在四年级教学班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实践活动。通过给家长写信,倡导亲子共读,解决了整本书的书源问题,保证了学生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每周节约出1-2节的教学时间和学生进行整本书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同题电影、排练剧本、续写等方式对书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并通过每月评选“小书虫”、“书香家庭”等评价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读书积极性。两年坚持下来,实验班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超额完成课标阅读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显著提高。在实验中,笔者发现整本书的选择和阅读跟踪指导、交流课上的讨论、读后的阅读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交流课上话题的恰当设计、阅读策略的精当引领,能够有效

.页脚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两年实践,笔者在这方面累积了一定经验,但没有形成有效指导策略系统。

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在实验基础上,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类别的整本书就阅读交流的指导策略有效性进行实践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

.页脚

.

等能力;我国台湾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书籍《儿童阅读手册》出版。国内比较早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是叶圣陶先生,他认为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扬州市“亲近母语”课题组历时十年,探索建立了“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课程体系,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组织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周益民、蒋军晶所执教的整本书阅读交流观摩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儿童文学博士王林自2006

年1月在《小学语文教学》“班级读书会”专栏对整本书阅读指导作专业引领,并指出了目前阅读交流课堂教师占主导地位、指导缺乏技巧等问题。

以上理论和实践给本课题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同时资料表明,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研究主要停留在课型的设计、教学的模式层面,而教师组织技巧、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没能深入探究,缺乏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

(三)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针对目前小学生阅读现状进行的实践性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对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业务能力,促进我校书香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探讨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对开展儿童阅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推广价值,从而为大面积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服务。

2.理论价值

.页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