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答:(1)经济增长水平。(2)财政收支水平。(3)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4)人员数量变化。(5)政策性增长因素。(6)物价因素。(7)法制建设。(8)行政管理水平。

第七章 转移性支出

一、填空题 1.调节经济 2.价格 3.财政

4.价格体制 价格改革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 D 4.D 5.B

三、多项选择题

1.AD 2.ABC 3.ABC 4.ABCD 5.AD 6.ABCD 7.ABCDE 四、判断题

1.F 2.T 3.F

五、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

2.财政补贴是在既定的经济体制下,政府为达到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的政策目标,改变某些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相对价格,在经常性财政支出之外,采取不同的支出形式对企业、单位和个人的无偿支出。

3.财政贴息是指某产业部门或企业用贷款建设某一项目,自己不付利息,由财政代付全部或部分利息。

4.政策性亏损是指企业由于执行国家政策,支持生产刺激消费而将某些产品的计划价格定得低于成本而发生的亏损。

5.企业亏损补贴又称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主要是指国家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经营一些社会需要,但由于客观原因使生产经营出现亏损的产品,而向这些企业拨付的财政补贴。

6.现金补贴指政府以发放现金的形式直接支付给接受补贴者,使接受补贴者得到工资以外的额外收入。

7.实物补贴指补贴利益发生了转移的财政补贴。如政府以低于产品成本或微利而制定计划价格向企业和个人提供产品,而企业亏损由财政补贴,购买商品的企业和个人是补贴最终受益者。

六、简答题

1.答: 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完全基金制(积累制)。第二种,现收现付制。第三种,部分基金制。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方式上,由于国情不一样,大体存在着三种类型的管理模式:一是高度统一管理模式。二是分散管理模式。三是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2.答:(1)政策性。(2)时效性。(3)专项性。(4)平均性。(5)特殊性和灵活性。(6)纯粹性和有限性。

3.答:(1)行使国家职能,改善外部经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非市场性资源配置,即为经济发展改善外部环境的资源配置,应由政府行使职能,为发展基础产业提供补贴。

(2)贯彻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引导生产要素配置。同时贯彻产业政策,政府对重点发展产业和部门进行投资引导,或实行不同形式的财政补贴。

(3)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定。为实现政府行使职能的这一目标,财政补贴是不可缺少的一项经济措施。

(4)促进国际贸易。通过财政补贴扩大本国出口,增加进口,改善外贸经济状况。 4.答: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大体与西方国家财政补贴内容类似。所不同的主要是:

(1)我国有的补贴更具隐蔽性,没有在财政补贴项目中表现出来(如公费医疗、低房租等);(2)由于职工工资没有随必需消费品价格波动而相应上浮,而由此给职工的财政补贴利益具有更广泛的转移性(如将补贴转移给粮油商店等);(3)我国对农产品补贴是付购销差价的补贴,而西方国家对农业补贴主要是为增强农场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给过剩农产品找出路等等。 5.答:(1)优化资源配置原则。在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过程中,运用财政补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是政府的重要职能。(2)适时适度原则。①适时。补贴具有弹性及短期性特点,经济状况和国家有关政策变化,应适时调整。②适度。补贴应掌握适当的数量界限,防止多补溢补,保持补贴的经济效益。(3)收入低线倾斜原则。财政补贴不是正常投资和增加职工工资。贯彻国家政策,对收入偏低阶层实行财政补亏,是各国通行原则。(4)各种经济杠杆配套改革原则。每一种经济杠杆都有其独特功能,发挥各种经济杠杆作用活力,形成合理分配格局。 七、论述题

1.答:(1)社会保险。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我国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含企业劳保医疗、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2)社会福利。它主要包括特殊群体福利,如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等;企业单位提供的职工福利,如职工食堂、托儿所等;政府和社会共同开办的社会福利事业,如医院、儿童福利院、老人福利院等;以及社区服务。

(3)社会救助。它包括自然灾害救助和贫困救济。自然灾害救助是国家对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他不幸事故而暂时生活困难的公民提供的资金和物质帮助。贫困救济是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孤寡人员以及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提供的资金和物质帮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城镇贫困救济,即对城镇贫困户的救济;二是农村贫困救济,即对农村“五保户”实行保吃、保住、保穿、保用、保葬的“五保”制度。 (4)社会优抚和安置。它主要包括牺牲病故抚恤、定期定量生活补助、残废抚恤、残废人员免费医疗、烈军属疾病医疗减免待遇和军队移交安置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 (5)社会互助。它是指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单位自愿组织和开展的互助互济活动,个人出资建立互助基金、慈善基金等。

2.答:(1)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表现为:①支持价格改革。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带来国民收入再分配和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通过财政补贴,支持价格改革,对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起到积极作用。②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财政补贴,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扩大了对外贸易。③对财政经常性支出发挥了一定的调节和娇正作用。 (2)财政补贴的消极作用表现在:①制约经济发展。改变农产品和基础产业落后状况,首先要调整价格,这就使价格补贴迅速增长,给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负担。②加大了价格改革的难度。长期实行价格补贴,则意味着价格在低水平上凝固化。这种不正常的低水平价格对生产和消费都带来消极作用。③加剧了财政困难。财政收入的1/3用于财政补贴,加重了

财政负担,使财政难以摆脱困境。④不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财政对企业亏损补贴,是针对由价格原因而产生的政策性亏损补贴,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政策性亏损、经营性亏损混在一起不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⑤阻碍企业通过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⑥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利于使企业摆脱作为政府附属物以及摆脱依赖政府补贴获利的状态。⑦影响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对企业亏损补贴难以使职工工资与效益挂钩。补贴制度没有区别对待。

第八章 国债

一、填空题 1.有偿

2.弥补财政赤字 3.政府信誉

4.偿债率 负债率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A 5. C 6.D 7.C 8.B 9.D 10.C 11.D 12.C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BD 3.ABCD 4.ABCD 5.AE 6.ABCD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CD 四、判断题 1.T 2.T 3.F

五、名词解释

1.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2.国债市场是指政府通过证券市场所进行的国债交易活动,是证券市场的组成部分。 3.国家信用是国家(政府)以债务人或债权人的身份,通过信用形式筹集或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

4.货币公债即以货币为本位的公债。或者说是以货币为发行对象的公债。它又分为本币公债和外币公债两种。

5.保值公债是国家为了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和公债的信誉而发行的一种特殊的公债。它的年利率随人民银行规定的3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浮动,加保值贴补率,外加一个百分点。 六、简答题

1.答:(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功能。 2.答:(1)短期财源需要的原则。国家预算收入中,用经常性的税收收入难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在时间上所出现的临时资金需要时,就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国债来调剂预算入不敷出的差额。(2)负担限额的原则。从法律上规定发行余额,使国债的发行限制在国民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以避免国债发行过量而引起通货膨胀、物价波动对生产和人民生活所起的负效应。(3)稳定经济的原则。国债的发行必须坚持稳定经济的原则,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4)吸收社会游资的原则。国债发行应坚持以吸收游资为主的原则,尽力避免减少社会的生产资金或中央银行货款,以减少国债的排挤效应。如果过度挤压企事业单位的生产资金,或过多挤占中央银行的信贷资金,很可能降低资源配置效率。(5)低成本原则。讲究社会经济效益是商品信用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国债发行也应当追求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进行成本与效益比较分析,衡量其筹资成本。这也是由国债分配的财政属性–––无偿性或低偿性所决定的。

3.答:(1)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减少国债发行费用。(2)控制国债依存度。(3)国债的调换与整理。 4.答:(1)按期偿还本息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信用的重要原则。(2)经济效益原则。即债务资金必须用于经济建设,不能用于行政性开支。(3)自由认购转让原则。一方面公债的发行一般不能强制推销;另一方面发展债务市场,促使公债自由交易转让。(4)节省发行费用原则。

5.答:公债产生需要具备必要条件:一是政府支出需要;二是存在闲置资本。 公债发展需要具备更多的条件:(1)国家职能扩展,政府支出日益增长超过税收等无偿收入承担能力。(2)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社会闲置资本的存在。(3)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促进公债发展。(4)物价和币值稳定,不发生大的波动。(5)证券市场的形成,使公债拥有较大的流动性。(6)法制和财政制度的健立健全。

6.答:(1)公开发行方式。即政府公开向社会发行债券。具体包括直接推销方式、政府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代售,在金融市场出售债券和支付发行方式。(2)银行等金融机构承受方式。如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或商业银行承受,即由银行机构承购所发生的全部公债,然后由银行转向社会销售。(3)特别发行方式。即政府在发行公债时,向政府设立某些基金机构直接发行,由它们承购。

7.答:(1)一次偿还法。政府按期偿还公债时连本带利一次支付。(2)抽签偿还法。政府采取定期专门抽签的方法,确定每次偿付债券的号码。如约偿还本息。(3)轮次偿还法。即政府在发行公债时,规定按公债券号码的顺序,固定其偿还期限,此后,每年按照次序偿还到期的部分。(4)市场买销法。政府通过公开市场业务陆续将发行的债券购回。(5)比例偿还法。将公债分为若干份,每年按份偿还。

七、论述题 1.答:(1)公债作为国家信用,是采取有偿方式取得收入,税收和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则以无偿方式强制征收,或按国家规定上交财政。

(2)从筹集财政收入方式看,税收以强制方式征收,纳税人不能抗拒缴纳,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公债发行不能依靠强制推销,一般是采取自愿认购方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战时才采取强制方式,正常情况下多以经济方式自由认购。

(3)税收和公债对经济发生不同影响。税收是政府以政治权力为依托强制分配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以增加财政收入满足国家执行职能需要。与此同时减少纳税者开支,减少业主投资。公债发行主要是吸收社会游资转为政府使用,可以将居民等认购公债者的钱用于满足政府开支需要,其中有一部分用来建设公共工程,改善经济环境,可以推动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

(4)公债、税收对资源的动员和利用发生不同影响。增加税收无疑会增加财政收入,但与公债比较,不如公债容易被人们接受。税收只能以强制手段动员国内资源,而举借外债则可动员部分外国资源,弥补国家资源短缺。但当还本付息时却会将本国部分资源流入外国,这一点不同于内债。

第九章 国家预算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BD 3.ABCD 4.B 三、判断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