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现场管理规定5.20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现场管理规定5.2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第三方检测试验室建设

a、依据合同文件和工地试验室建设标准,建立工地试验室。试验人员、仪器设备和试验范围应与招标文件要求和投标文件承诺相一致,并满足工程建设实际需要。

b、工地试验室建设完成后,按规定报建设单位审核。 ○2初审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

a、施工单位提交的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能力认定申请书后,组织现场核查。 b、对于符合要求的工地试验室,签署检查确认意见,报建设单位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签发限期整改指令。

4.2.2.5图纸会审

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单位报送的图纸问题清单,组织进行图纸会审,形成审查意见,报送总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

4.2.2.6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1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审查意见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需要施工单位修改时,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书面意见。施工单位完成修改后,再重新进行审核。

○2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的施工组织设计,报建设单位批准或备案。 ○3规模较大、结构复杂或属于新结构、特种结构的工程,与建设单位协商,组织有关专业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4.2.2.7测量复核 ○1核查施工单位复测过程及复测成果精度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核查控制网点的布设密度是否方便施工测量。 ○3重点核查相邻合同段、相邻项目以及桥梁、隧道等大型结构物起讫点之间施工控制网点的衔接关系。

○4复核施工单位施工放样测量成果,依据抽检测量数据签认或否决施工放样报验单。签认的施工放样报验单,作为批准工程开工的必要条件。

○5施工成品的测量结果,作为质量验收的基本数据,纳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4.2.2.8审核项目部人员 ○1审核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是否和投标文件承诺一致。如果不一致,按规定报建设单位审核批准。

○2检查重要岗位的一线技术人员(如试验员、质检员、测量员等)的专项业务考试或技能培训考核情况。

○3检查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4.2.2.9检查进场机械设备 ○1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配臵数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依据合同文件,对拖延、短缺或任意更换机械设备进场的行为,签发整改指令,必要时依据相应条款进行处罚。

○2现场复验(如开动、行走等)大型、重要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以保证投

入作业的机械设备状态良好。

○3核查塔吊、轨道式龙门吊等特种设备安装调试情况、其安全鉴定、审批或进场验收手续符合要求后,方能同意使用。

4.2.2.10检验进场材料质量 ○1收到进场材料报审表后,现场核对报验资料的进场日期、数量和材料拟订用途,复核检测报告、检验频率的符合性,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的齐全性。

○2对报验的进场材料,按不低于规范要求的抽检频率进行独立取样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判定进场材料质量是否合格,签认或否决进场材料报审表。

○3合格的进场材料在保管存放过程中,要从防潮、防晒、防锈、防腐蚀、通风、隔热以及湿度、温度等方面进行监控,督促施工单位改善材料保管存放条件。 ○4签认的进场材料报审表,作为批准工程开工的必要条件之一。 4.2.2.11审核工程分包 ○1核查总承包合同是否允许分包,分包的范围和工程部位是否可以进行分包;核查分包单位资质和质量管理水平、特殊专业工程和关键施工工艺或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方面操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2不符合分包条件的,不予审查,基本符合分包条件的,需对分包单位进一步调查,原则上必须选择熟悉合肥大建设市场,专业施工经验丰富而且满足相应资质要求的队伍,根据调查结果签署意见,报经建设单位批准。

4.2.2.12试验复核 ○1标准试验复核。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标准试验结果,报第三方检测单位平行进行复核(对比)试验。根据复核试验成果,确认或否定施工单位标准试验的参数或指标。经复核验证,各项指标达到合同要求后,批准标准试验成果,同意施工单位将其用于施工生产。

○2工艺试验认可。

a、依据施工单位准备情况,审批工艺试验施工方案和实施细则,同意进行工艺试验施工。

b、全过程旁站工艺试验,同步记录施工情况,检测试验结果。 C、依据检查结果审核确认工艺方案,并以此为控制标准。 ○3外委试验申请审核。

a、审核施工单位外委试验申请,核对委托单位资质情况以及试验检测范围的符合性,核准施工单位报送项目清单。

b、见证取样并共同将试样送到外委试验单位。 ○4第三方检测抽检试验。

a、抽检试验,由第三方检测单位试验人员按规定的抽检频率取样或制备试块,利用工地试验室独立检测完成。

b、独立抽检试验频率、试验方法和检测项目(指标)等,按合同规定执行,并要满足有关检验评定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4.2.2.13审批开工报告 ○1审查批准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划分。 ○2依据监理合同授权和监理计划(规划)的职责划分及开工条件准备情况审查和批复施工单位开工申请。

○3对开工报告的审核,主要审查施工单位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的进场情况,施工方案审批情况,测量放样情况,标准试验符合情况,工艺试验总结批复情况等。满足开工条件的,签认开工报告,批准工程开工。

4.2.3设计单位

4.2.3.1按合同规定及时提供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

4.2.3.2做好设计文件交底工作,回复图纸会审提出的问题和意见。 4.3施工阶段 4.3.1施工单位 4.3.1.1工序检验 ○1每道工序完工后,按照监理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进行工序自检,自检合格,及时收集资料报监理单位审核并通知第三方检测单位抽检。报验程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监理验收-第三方检测-填写报验单及工序资料-下道工序施工。首件工序施工应报质监部门。 ○2工序检查依据施工技术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项目进行。 ○3工序施工原始记录、测量记录、试验数据等必须齐全、完整、真实、准备、规范。 ○4针对支架现浇等涉及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工序,要制订专项验收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后组织实施。

4.3.1.2隐蔽工程报验 ○1隐蔽工程施工前履行报验手续。施工完毕自检合格后,填写检验申请批复单,附上相应的工程检查记录及有关材料证明、试验报告、复试报告等,报监理单位审核。 ○2重要隐蔽工程施工要进行摄像和照相,并保证监理单位有充分便利条件对其进行检查和检测。 ○3重要隐蔽工程项目内容,依据施工合同文件和监理计划(规划)的具体规定执行。 4.3.1.3分项工程中间交工自检 ○1检验批、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后,依据质量验评标准规定,进行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汇总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报监理单位申请验收。 ○2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分项工程施工;验收不合格的,依据监理单位验收意见完成整改,重新报验。 4.3.1.4分部工程中间交工自检 ○1分部工程所属全部分项工程完成后,汇总分项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按照质量验评标准的评分方法,计算分部工程评定值,确定评定等级,形成分部工程交验申请报告,报监理单位申请验收。 ○2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分部工程施工;验收不合格的,依据监理单位

验收意见完成整改,重新报验。 4.3.1.5申请工程变更 ○1工程变更事件提出后,施工单位参与变更事件的商讨、洽谈过程,通过签认工程变更联系单的形式,记录变更事件的最终商定结果和处理方式。 ○2依据工程变更联系单的商谈结论或变更设计图纸,实施变更工程。工程施工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按照报验程序向监理单位报验。 ○3依据验收合格报告和经监理单位复核签认的工程量,填写工程变更申请单,报监理单位审核。 ○4当工程变更存在无法依据合同条款规定直接引用或套用工程量清单单价的项目时,应在工程变更申报前,先依据市场信息价组价,对此类项目进行估价并逐级报审。 ○5工程变更事件确定后,按变更工程量和造价编制工程变更台账,并及时将相关数据在各类工程统计、计划报表中进行更新。 4.3.1.6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 ○1工程质量问题处理

a、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后,依据监理指令要求,编制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方案,并填报监理指令回复单,报监理单位审批。

b、依据审核批准的处理方案,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进行加固补强或返修、返工处理;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 ○2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a、 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依据工程暂停令要求,停止施工,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好现场。 b、 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c、 积极协助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客观提供事故调查所需证据。 d、 依据核签后的技术处理方案制订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 e、 依据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技术处理施工;完工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报验。 f、 总结质量事故处理过程,编写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监理单位审核。 4.3.1.7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1检验批、分项工程完成后,进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依据现场检测数据,填写质量评定表的检查项目,计算工程评分值,作为工程中间交工报验资料的组成部分。 ○2分部工程完成后,汇总分部工程所属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填写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计算分项工程评分值,作为分部工程中间交工报验资料的组成部分。 ○3单位工程完成后,汇总单位工程所属各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填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计算单位工程评分值,作为单位工程交工验收报验资料的组成部分。 4.3.2监理单位

4.3.2.1工序质量签认 ○1审核检验申请批复单,组织工序检验。工序检验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 ○2经检验合格,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认检验申请批复单,批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对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