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修订版教材教案(每节两课时)完整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修订版教材教案(每节两课时)完整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960年,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在黑龙江大庆投入开发建设

2、了解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政策扶持等,其中矿产资源条件是东北三省发展重工业的主要条件。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总结东北三省工业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

4、讲述东北三省发展工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介绍“东北现象”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

三、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活动”第1题

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市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阅读图6.21,说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引导学生从铁路、水路两个方面分析。总结工业中心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

2、“活动”第2题

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6.21和图6.20,看看主要矿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图6.20,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矿产资源,说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然后再对照教材图6.21,分析主要矿产地和铁路线的关系。)

3、“活动”第3题

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阅读图6.22,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并对照图6.20 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首先依据教材图6.22明确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再依据教材图6.20 找出该城市的主要自然资源,然后分析两者的对应关系) 四、全课小结

指名或同桌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农业地理 工业地理 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历史 农业生产湿地保护 工业地位 工业分布 工业结构

第三节

教材分析: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对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并能解释黄土高原的形成。

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结合图文资料,在分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提问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地理图册 填充图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黄土高原视频)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引出新课。

2、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交流:大家对黄土高原有什么样的印象? 播放歌曲或出示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3、揭示课题并板书: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二、新课学习 【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做个简单介绍。

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2、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结合教材图6.26和6.27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24页内容 3、完成“活动”1,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让学生举例说明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窑洞与黄土特有的属性及当地的气候密切相关。 信天游则与高原环境及地形特点密切相关。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风吹来的黄土】

1、请同学结合教师课件,看课本第26页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

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2、完成“活动”: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其证据是: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下面的基岩的矿物成分不一样”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

3、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板书: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4、了解黄土高原最突出的地表特征。

过渡: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本插图6.39“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

解释塬、梁、峁、川等黄土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并体现它们成因上的联系。

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梁: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的山丘。

川: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5、教师小结: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为什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三、巩固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填充图册第10页。 四、全课总结,组织下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和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知道了黄土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做一个小小讲解员,将这一重要的知识讲解给家里的人听。

板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