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年《碑刻学》讲义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黄永年《碑刻学》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碑刻与墨迹浓墨(张照),淡墨(王梦楼) ①墨的浓淡刻不出来。 ②刻与笔写有出入。

③碑刻即使翻刻也真,墨迹假的不少,敦煌、竹木简,真,不是名家,宋以前90%都是假的,临摹走样。

体系书法史,一时代有一时代的风尚,绝不是一人能独创的。 秦小篆籀文,金文,诏版、权上发现的与石刻相同。

汉隶八分《汉书·艺文志》,许慎《说文》,秦时有,“官狱多事”,徒隶所用。个别保存下来的西汉碑,篆不篆,隶不隶,其实这是西汉的隶书。《裴岑碑》进一步艺术化,东汉进一步美化。波发,别名八分。“八,别也,象分别相对之形。”东汉有名的碑都如此。熹平石经最工整;曹魏也如此;魏受降碑。还有名称叫楷书,模范之意,东晋南北朝如是。正书,真书,同时又出现了草书,章草,奏章之意也,比八分随便一些。还有人写传统的小篆,《袁敞》、《袁安碑》。 南北朝隶楷过渡苻秦《邓太尉祠碑》、《广武将军口产碑》,东晋《爨宝子碑》、隶书,又无波发,著录很难。《王兴之》、《王丹虎》、《王闽之志》,字像木架子。

刘宋,《爨龙颜碑》、《刘怀民志》,进步一点,有点字样子。(宁谨案:黄先生《碑帖谈丛》一文论及两碑)北朝比刘宋落后一些,寇谦之《嵩高灵庙碑》,比刘宋还要落后一点,特点,波发消失了,劈柴订起来的。进一步发展:“雄强”,向楷书靠拢,北魏体或魏碑体,清中期始大行,有名,《龙门造像》;比较好,《崔敬邕志》、《张猛龙碑》、《高贞碑》。阮元《南北书派论》:南北基本一致,到梁以后,影响北方,“虚和流美”,北齐很明显,北周比较晚。章草变今草,行书,小篆还有,退化的厉害。 隋唐楷书隋时的楷书定型,唐时完全成熟。

隋:《龙藏寺碑》、《龙华寺碑》,虚和流美(宁谨案:黄先生认为褚体即源于此);刚劲,《元公志》、《姬夫人志》、

《苏孝慈志》、《董美人志》,其实就是欧阳询体。

唐:欧、虞、褚、薛。(宁谨案:黄先生别有《唐人楷书述论》一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温彦博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隋就有,在唐是旧的字体,以后没有多大影响。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比其父还要古拙,更不流行。欧字有个好处,非常现光正,开成石经、宋浙本,都用此种字体。欧字行书太慢(?)。

17

虞世南:与太宗颇善,太宗好虞字而不好欧字。虞就学智永,很善行书。《孔子庙堂碑》、镇江《魏法师碑》(宁案:黄先生认为张德言书,习虞楷者),楷书并不好,人各有所长,不善写楷书。

褚遂良:中国楷书从他来看,完全成熟了。《房玄龄碑》、《伊阙佛龛碑》。写这种字体的人很多,他名气最大,如《李文墓志》,字体如《孟法师碑》一样。(宁谨案:原石在陕西大荔金塔寺,有清初拓本,启功先生有应黄先生之请而撰写的《李文墓志跋》;吴湖帆《丑簃日记》1933年6月12日条:“集宝斋孙伯渊来,送余未损《李文墓志》一册,梁闻山跋本,此亦不多见也。” 可见清人对褚字的重视)

薛稷:《信行禅师碑》,出于褚字的体系。魏栖梧《善才寺碑》也是这一字体。(宁谨案:《善才寺碑》石早佚,所传孤拓伪托神龙,碑文中有开元年号,晚褚数十年。黄先生谓:“也不见得有过人之处,只因为仅存宋拓孤本,成为临川李氏四宝之一,才以罕见珍”,确为笃论)《升仙太子碑》,虽是行书,也有褚字的笔法。 瘦:(前期)。

肥:徐浩《不空碑》(宁谨案:洛阳新出徐浩天宝十载所书长兄《徐浚墓志》,西安2000年新出徐浩永泰三年书《李岘墓志》、天宝十三载书《李岘妻独孤峻墓志》),苏灵芝《梦真容碑》,王缙《王忠嗣碑》。颜真卿《多宝塔碑》,天宝年间,早期之作;字越老越肥,《颜礼勤碑》,后期,宋埋入土中,清出土。褚是正,颜是变。(宁谨案:1997年偃师出土颜真卿天宝元年书《郭虚己墓志》、2003年洛阳出土颜真卿开元廿九年书《王琳墓志》)以后,柳公权:三种《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柳字从颜字出发,加一些变化,不如颜字,使得劲很大,看起来不舒服。梁启超:广东香肠,瘦、硬,咬不动。(宁谨案:黄先生引用来形容柳体的)历来没有写颜字成为书法家的。

行书刻到碑刻上始自李世民,《温泉铭》、《晋祠铭》;高宗《李勣碑》; 号称武则天写的《升仙太子碑》;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今草,狂草,怀素《东临圣母帖》。小篆复兴,李阳冰,这是正规。隶书更整齐,号称唐隶,《石台孝经》,《御史台精舍碑》。

宋颜字占优势。元、明,褚字占优势。明末董其昌,楷书是不行的,长处行书。清,写颜、写褚都有;写魏碑,死胡同;隶书,没什么;篆书,规范,邓石如有些变化;清末民初,吴昌硕(竟写)“草书石鼓文”。(宁谨案:日本田边华《凌沧集》“赠吴缶庐诗”云:“铁画钩笔力遒远,远穷猎碣溯西周。二千年后无斯篆,不独清朝第一流”。与黄先生见解迥异)

附记:《新美术》杂志1999年第3期所刊《碑刻学》后记:“永年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碑刻学,始于1985年春。明年初遂撰此讲义印发,以免听者笔记。行文

18

之用文言,则图省纸墨而已。旋东瀛气贺泽保规君来此进修,归后日译此讲义兼事补注,登载京都 《书论》杂志(1989年7月25号,1991年12月第27号,1995年2月第29号)。今范景中先生复自杭州通话,欲于国内刊布流传,因取1986年印本校改脱误寄奉。盖可供喜涉斯道者闲暇披览,殊不足言著述也。1999年3月15日黄永年记于陕西师范大学。”

1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