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批评 2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媒介文化批评 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南京大学媒介文化与批评期末课程论文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韩聪 学号:111050018

移动通讯三大家垄断情况后有所规避。

在研究手机产业化的部分我想引入埃米尔涂尔干的功能主义学说。埃米尔涂尔干则更加注重对整合力量的持续性研究,重视个体对社会的融合。他把社会事实定义为“普遍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同时又独立于其在个体身上的表现而自主存在的行为方式”,把功能看作是“社会有机体的一般性需求”,比较有名的就是他在他的代表作《自杀论》中研究作为社会整体事实的自杀率,而不是个人的自杀行为。同样的,手机产业化可以根据整体部分的观点划分为手机小说产业化、手机电视产业化等等。说到手机小说的产业化,我们可以引入麦克卢汉曾经发表的对于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学说。他根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还有在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来划分热媒介和冷媒介。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手机和电话实际上是一种冷媒介,或低清晰度媒介,因为它提供的信息相当匮乏,需要由听话人自己去填补大量信息。虽然说手机并不仅作为通讯工具,除了使用手机打电话还可以发短信、游戏、听广播、拍照、听MP3、WAP无线上网、收发电子邮件……手机日益增多的互联网功能,可以看做是网络在这个时代的无孔不入,也可以看到手机作为特殊的电话能够成为更好的互联网。此时的手机正在呈现出四种状态:言语、图像、文本、屏幕。这四个特征是根植于手机这个“冷媒介”平台上的。手机小说作为一种保持高参与度的冷媒介文学,在新的数字时代具有自己利于产业化商业化扩展的特点,有着相当巨大的商业潜在价值因而渐渐从手机产业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分支。手机小说以其和互联网不可分离的亲密关联以及对“移动”这一重要属性的支持有着持续演进的驱动力。随着声音、图片、视频、flash动画、三维动画等在手机终端获得技术支撑,手机小说很可能不再保持原始的文字小说的形式而具有更加商业性质的内容。手

4

2013年7月1日 韩聪

南京大学媒介文化与批评期末课程论文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韩聪 学号:111050018

机电视的产业化基于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通过DMB卫星 提供下行广播网络传输手机电视,用户手机终端上集成安装直接接收DMB卫星信号 的模块组成双模手机,就可以接收DMB卫星广播的手机电视,具备很多利于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如同时提供线性非线性的直播点播方式,作为数字化多媒体传播,可同时提供视频、音频和图文数据,可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任何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便携性和移动性,消费交互性和生产交互性,市场运作优势(手机电视收入既可来自内容产品销售,也可来自传播效能销售,还可来自衍生产品的开发,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运作空间)。综上所述,手机自身如便携性个性化交互性等根本优势都是推动手机小说手机电视产业化的有利因素,同时手机小说和手机电视的产业化进程有各自体现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表征,这就是功能主义学说中提到的“整合与分化”的概念。

最后是手机新媒体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大环境会产生的反驱动力。这里我将试着引用帕金森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说明手机媒体的发展将对整个社会面貌产生不可小觑的、如河面波纹一样扩散的影响力。结构功能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那里分别获取了资源,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整合,而整合的目的无疑是为日益分崩离析的社会寻找统一性的基础。支持社会整体性的理论,现存社会都具有一定基本制度模式(即结构),而这些制度模式之间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也就是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生存。这意味着在结构功能主义的立场上,社会系统的存在具有首要意义,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具有优先的地位。手机媒介对整个社会大环境都有着重要的重构意义。手机首先消除了时空维度对传播的限制,实现了传播的随时性随地性这和手机本身的功能特征(即时性随身性)是分不开的。手机可以提供非线性方式的点播和下载,

5

2013年7月1日 韩聪

南京大学媒介文化与批评期末课程论文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韩聪 学号:111050018

实现了实时性传播和异时性传播的共存其次手机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隔断,实现了媒介大融合。消除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主从关系,使传播更多地表现为个体性行为。消除了传与受的界线,使新闻传播从单向传播向多向互动传播转变。手机电视的终端也就是移动电话和无线互联网的终端,手机的受众可以一边看新闻一边通过电话短信和WAP网等多种方式与手机媒体运营商进行交流沟通反馈。“传受”双方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修改、调整、补充自己的传播内容,实现传播的高质高效。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在理论上综合了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帕森斯坚持认为一切行动都包含着规范和条件之间、主观与客观因素之间的紧张关系。而这一理论在综合主观因素的同时也为他的理论转向更为宏观、更为实证主义色彩的结构功能主义。

观念(价值、信念及其他符号)形式 行动者之选择 行动者 手段选择 目的或目标 可能的手段 可达之目标 所处情景 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学说从行动单位向社会系统转化,他用韦伯的类型分析方法把行动按照动机和价值观各自分为三种类型:(1)认知的(对信息的需要);(2)情感的(对情感寄托的需要);(3)道德的(根据绝对的正误标准进行的评价)。而当各种不同取向互动时,社会系统便逐渐产生约定并维持互动,这就是“制度化”。这种“制度化”被称为社会系统。帕森斯这一思想的关键是规范性的地

6

2013年7月1日 韩聪

南京大学媒介文化与批评期末课程论文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韩聪 学号:111050018

位-----角色组织。也就是说,社会学的任务就是把地位、角色和规范组织起来。结构是行动被概念化为三种“相互渗透的行动系统”----文化的、社会的和人格的行动系统。根据网络数据,中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3亿,达3.09亿,环比增长7.46%,同比增长33%。我想随着社会系统的发展完善,手机移动阅读的条件将更加完善,移动阅读领域无序竞争状态将纳入市场法制体系渐渐规范化模式化;电子商务在电子书业务领域的发力将会进一步促进手机市场的扩大。可以说通过这一系列的角色组织以及相关单位的重新架构,社会系统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不断地进行着解体再建构,同样的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的手机也参与了整个社会重构的过程。

功能主义侧重整体与部分的分析模式,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在研究手机新媒体以及社会系统中任何一个分子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的时候,都可以借用功能主义理论学说来深入分析部分的建构被建构以及整体系统的影响控制力。2004年出版的新书《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中,作者保罗来文森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手机媒体为人们提供的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途径,认为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台湾学者温世仁、庄碗华也在《媒体的未来》中写到“媒体传播的终极产品就是无线宽频网络加上大哥大影像电话,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各种资讯。”作为比较,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捷,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手机媒体就是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式传播工具,它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也不是互联网的

7

2013年7月1日 韩聪

南京大学媒介文化与批评期末课程论文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韩聪 学号:111050018

补充,而是一个独立的全新的大众媒体。手机将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渠道以及沟通渠道,正在成为社会大系统中不可忽视的“第五媒体”。

【参考文献】

1.《媒介研究:机构、文本与受众》(英)泰勒,(英)威利斯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媒介研究技巧》(美)伯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编,陈维振、陈明达、王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4.《广告符码:消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美]苏特·杰哈利著,马姗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李岩,浙江大学出版社 6.《媒介素养》,蔡帼芬、张开、刘笑盈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匡文波,华夏出版社

8.安仲森《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新思维——-基于手机媒体环境的分析大学生》

9.宁妮娅.《大众传播语境下手机媒体受众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

8

2013年7月1日 韩聪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