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三五—六”课堂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中物理“三五—六”课堂教学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学生能力的可持续提高至关重要,所以新知探究结束后,必须针对学习目标提供必要的问题或习题让学生解决,以深化、内化对新课知识主干的理解,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新授课达标演练的题目设置至少应考虑三个方面:单个新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新课题下的不同新知识点的比较与结合应用,新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点的比较与结合应用。达标演练是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的教学环节,成功的关键是把握好训练内容与训练时间的匹配,训练难度与学情实际的匹配性,当堂反馈的及时性与所暴露问题的落实性。

1.教师活动

(1)投放达标演练题,并提出解题的时间要求和规范要求。 (2)当堂反馈,进行必要的补救与完善。

2.学生活动

(1)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完成达标练习题,在思考与应用过程中,感悟自己对知识与方法理解的正误,并对确认错误的部分及时进行修正,正确的部分自觉进行内化巩固。

(2)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主动评析他人的观点,自觉接受老师的补救教学,确保对知识和方法理解的准确性、全面性。

说明:(1)题目内容上要与学习目标较好地对应,体现落实性。(2)题目数量上要与训练时间相匹配,保证过程性。(3)题目难度上要有合适的跨度和梯度(不要超过例题和变式训练题的难度),做到针对性。(4)题目功能上要有丰富的思维含量,突出方法性。(5)解题氛围上要限定做题时间和解题规范,提高实效性。(6)补救教学一定要当堂落实到位,要处理好不留教学欠帐与循序渐进的关系,不轻易用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不要急于用高考题来要求高一、高二的学生。

六、归纳总结,整合提升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丰富、方法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新知是在已有的知能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新知识和新方法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提高能力。所以归纳整合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归纳的目的是为了使知识和方法条理化、结构化。概念新授课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建立的思维过程和由相邻概念、相似概念、相反概念、并列概念、从属概念等组成的系列概念,规律新授课重在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探究的思维过程,即问题情景、探究条件、探究方法、探究过程、表达形式、应用方法等。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重在把新课题下的知识与方法体系跟已有的知识与方法体系进行有机链接,实现知识的丰富和方法的提升。

1.教师活动

(1)对学生自主回顾全课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提出要求和思路点拨。

(2)对知识链接提出意见(自主构建或合作构建)和要求(要点和形式),指导学生科学地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体系进行链接,指出新课研究的成果和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5

2.学生活动

(1)依据新知的研究过程主动回顾全课,根据新课内容的逻辑关系理出知识线、方法线,形成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并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机链接。

(2)感悟新课学习收获,提出存在的困惑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补救学习。

说明:(1)不要只关注知识的结论,要关注新知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究过程。(2)要突出本课内容,不要说(或写)课上没涉及到的,避免搞成了拓展讲课。(3)要注重与已有知识和方法的整合,实现能力提升。(4)要高度概括,结而不散,为下节课埋下伏笔,避免复述、罗列式小结。

总之,新授课教学要突出教学方法多元化,教材使用整合化,知识形成过程化,过程经历探究化;杜绝复述教材式的教学,摒弃面面俱到一讲到底的传统模式;充分认识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在形成和理解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处理好不留教学欠帐与循序渐进的关系,慎用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策略

实验课是以培养设计能力、操作技能、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立意的课型,要注重操作性,体现合作性,着眼探究性。实验课倡导“四主一导式”教学策略,即“自主探究实验原理,使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操作技能与合作水平;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使学生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实践能力与价值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的结论作出猜想、设计方案验证猜想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基本思维程序:创设情景,揭示问题→提出猜想,尝试推理→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反思评估,改进方案→形成报告,交流成果。

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只有提出了问题,才有探究的方向。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揭示新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之间的矛盾,使学生产生质疑,发现问题,进而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的根本目的是动摇学生原有的认知,使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与实验目的有关的)探究问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的教学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发现现象和对现象的质疑”。

1.教师活动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实验目的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发现现象、形成质疑、提出问题”的空间。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6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发现问题,激发探究规律的欲望; (2)从学生的理论实际出发,使学生产生体验过程的认知意向,提升问题,激发验证规律的欲望。

2.学生活动

(1)把现象与认知相联系,提出探究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实际情景中的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趋势(现象),发现与认知经验的冲突(质疑),形成探究问题,并明确地表述问题。

(2)把规律与现象相联系,确定探究情景。将物理规律反映的物理过程、成立的条件与老师创设的情景过程的发生条件、发展变化的趋势相联系,认定探究情景,确定探究过程。

注意:(1)教学的核心“一是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新现象;二是不断地把新现象和自己的认知相联系,增强质疑意识”。(2)创设的实际情景不要远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探究问题。(3)用于验证物理规律的问题情景既要与规律密切相关,又要使条件尽可能简单,以突出物理实质。(4)要引领学生充分认定学习目标,避免实验探究活动的盲目性。

二、提出猜想,尝试推理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牛顿)。探究必须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才能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探究者必须对问题的可能性结论心中有数才能确定探究的方向。所以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应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审视所面对的事实的意识,学会仔细观察、分析新的事实,并在其中寻找跟原有知识和经验中相似的特征,尝试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它作出解释,对问题的可能结论提出猜想和假设,确保猜想与假设有凭有据、科学合理。

1.教师活动

(1)进行思维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抓住事实,帮助学生架起“事实”与“问题”之间的桥梁,指导学生具体猜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创设互动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解释猜想。组织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自己的猜想,指导学生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合乎逻辑和事实的假设,通过互动评析和完善,初步达成共识,因为共识达成度越高的猜想就越接近规律的真实情况。

2.学生活动

(1)依据客观事实,提出猜想。对所研究的问题,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作出猜测性陈述,即对物理问题的可能结论或物理规律的可能形式提出猜想,通过互动达成共识。

(2)应用原有认知,解释猜想。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经过一定的思维分析、推理,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关系、规律性作出假定性解释。

注意:(1)猜想的关键是寻找跟原有经验和知识中相似的特征,假设的实质是尝试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作出解释。(2)猜想一定要在充分互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切不可强加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3)猜想要做到客观性、开放性,假设要注意科学性、逻辑性,要关注猜想结论提出的推理依据,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

7

的培养。

三、设计方案,合作探究

猜想是通过推理提出来的,是否符合实际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设计实验方案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其实质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对假设的验证具体化、程序化,标准是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实验计划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起着纲领性指导作用,制定一份较为科学完整的实验计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好实践活动,同时在制定实验计划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思维加工、设计、表达等综合能力。教学的关键是落实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全员探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切磋、沟通、共同研讨等方式,实现在交流中学会团结协作,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1.教师活动

(1)按照“根据假设来确定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目的来思考实验的原理,按照实验的原理来选择实验的方法,根据实验的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和设计实验的程序、步骤”的思维线索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论证。

(2)介绍关键性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确定收集哪些实验数据,怎样收集这些实验数据。

(3)关注实验进程,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对产生困惑的环节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改进,调控探究方向,指导学生排除策略或操作方面的失误性故障。

2.学生活动

(1)确定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案。即根据猜想与假设确定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和已有条件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与器材,设计实验程序和步骤。根据说明书了解相关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分析思考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确定数据收集的内容。一方面要明确变量内容、变量属性和变量控制方法,即根据猜想的结论和实验原理确定需要获取哪些数据和现象,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如何控制变量获得这些数据和现象,小组内交流、研讨设计出记录表格。另一方面要做到在预定的时间观察预定的目标,收集预先所关注的数据,即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知道在哪一个研究对象上收集信息;明确收集信息的内容,知道所收集的信息是反映哪一现象的特征的数据;明确收集信息的时间,知道在哪一个时刻或哪一段时间内记录有关信息。

(3)依据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探究过程。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作好分工,各小组成员按照设计的方案和分工,互相配合操作,及时观察有关实验现象及变化,如实记录现象特征和原始数据,共同完成实验,对困惑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注意:(1)实验探究方案必须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只有方案达成共识,才能实现探究过程的有效合作,切忌教师包办设计方案。(2)要求所需器材尽量少且取材方便,方法步骤尽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