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的考查角度及解题思路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诗歌鉴赏题的考查角度及解题思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诗歌鉴赏题的考查角度及解题思路

2004年高考,全国共出了15套试题,均对学生的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进行了考查,呈现出一种多角度全方位,异彩纷呈的局面。下面试从考查内容及解题思路方面进行分类归纳分析。

一、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例1:“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征人怨》江苏卷) 解题思路:紧扣题干(边塞诗),结合题目和诗句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如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然后连缀成句即可。

答案示例: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例2:“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菩萨蛮》浙江卷)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要求,先阐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出符合自己看法的内容特点。因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1)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2)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3)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二、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例3:“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鹧鸪天》海南内蒙古卷)

解题思路:抓住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杜鹃),分析其内涵和表意(思归),解释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体会其蕴含的思想情感(有家难归,思乡之情)。 答案示例: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炼字技巧 例4:“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木兰花》吉林四川卷) 例5:“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菩萨蛮》浙江卷)

解题思路:例4与例5均属于对炼字技巧的考查,解答此类试题的思路为:分析这个词或这个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情感,运用了什么修辞达到了什么

效果。 答案示例:

例4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5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例6:“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次北固山下》湖北卷) 例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蝶恋花》辽宁卷)

解题思路:例6与例7属于开放性的比较分析题,解题思路为: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分析这个词所写之景及其特点(包括时令、色彩、感觉、抒情特点、音节特点、表现人物情感等),再分析所达到的效果,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例6 ①“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例7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诗句的妙处 例8:“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江城子》甘肃青海卷) 例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听邻家吹笙》湖南卷)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鉴赏具体诗句试题先要结合全诗分析诗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再分析它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例8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句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例9 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四、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细节描写 例1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

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秋思》河南河北卷)

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二)、修辞手法

例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听邻家吹笙》湖南卷)

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五、鉴赏诗歌的形象

例12: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北京卷)

解题思路:分析诗歌所写人物形象或物象的外形(颜色、特点、形状等)和内神(品格、精神、气质等)。 答案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六、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13:“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夜》福建卷) 例14:“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江汉》广东卷) 解题思路:诗歌意境鉴赏题的解题先要抓住既是写外界之景又是写内心之情的情景交融的关键词语或意象,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这些词语或意象所写的景是什么景,有什么特点,体现的情是什么情,情和景两者又是如何交融的。 答案示例:

例13 “凉”字。“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例14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七、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 例15:“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这首词的上

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木兰花》吉林四川卷)

解题思路: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要抓住所写景物的季节特点,分析其写景的方法:动静结合,色彩,空间变化如远近、高低、上下等层次,感觉变化如听觉、触觉、嗅觉等,画面的明与暗、点与面等。

答案示例: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总的说来,解答诗歌鉴赏题,先要明确考查角度,然后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达到目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