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0 文言文 八上《桃花源记》(测试)(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0 文言文 八上《桃花源记》(测试)(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之微测试

《桃花源记》

分值:30分 时间:30分钟

一.(2015届甘肃武威中考)默写(8分)

⑴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⑶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⑷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⑸“春”在古诗中很常见。如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 。”又如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 。”杜牧的《江南春》中“ , ”也是描绘春景的名句。 【答案】(1)举杯邀明月(2)盖竹柏影也(3)八百里分麾下炙(4)思而不学则殆(5)谁家新燕啄春泥;

绝胜烟柳满皇都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错填、漏填该空不得分) 【解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2014中考湖南株洲卷】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16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 ②乃不知有汉 ..【答案】①邀请或通“邀” ②竟然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答案】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

如何为自己辩护?

【答案】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与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有相当大的关系,而本文的主题: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

广大人民的意愿。这与此题很切合。当然从文章中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体现了桃源外政治的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桃源内,没有阶级,没有战乱,自给自足,人民安居乐业。在这样的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中,作者有一腔的报国志可不能伸展,只能退隐,因此他笔下的百姓也躲起来,其实这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2014中考浙江省嘉兴、舟山卷】桃花源记(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便要还家 (2)处处志之 ..(嘉兴卷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渔人甚异之 (2)便要还家 (3)处处志之 ...

【答案】(2分)(1)通“邀”,邀请(2)记,做记号。评分标准:共2分,每个1分。 (嘉兴卷13)(1)以......为异,认为......奇异 (2)通“邀”,邀请 (3)记,做记号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

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要”为通假,“志”“异”作动词,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嘉兴卷3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答案】(2分)这个人一五一十详细地说出了他所知道的外面的情况,(他们)都(对外面百姓的生活)感

叹、惋惜。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

因。(2分)(嘉兴卷3分)

【答案】(2分)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

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因为桃花源不是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

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了解文章中描绘了怎么一幅生活的图景,再分析现在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这两个点

上解答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