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题中关于气候及气象灾害的题目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历年高考题中关于气候及气象灾害的题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3.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解析:本题考查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从1962年到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气候变暖使各地的生长期延长,蒸发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低温冻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更大。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第(2)问,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等。干旱导致土壤缺水,易形成沙土,暴雨则容易导致地表泥土冲刷严重。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2009年全国(重庆)

读图2,回答3-5题。

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棕壤 B.黑土 C.黄壤 D.红壤 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

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

【解析】甲地月均温都在15°C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地区是巴西高原。乙地月均温在0°C以上,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土壤是棕壤。

【答案】3.B 4.A 5.A

36.(36分)图8和图9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9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2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1) 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4分)

(2) 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12分)

(3) 甲区域是玉米和 (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 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4分)

(4) 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8分)

【解析】(1),根据“表2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可以读出B地气温的特点。(2),根据A、B两区域的位置,判断两区域的气候特点,进而分析缺水的原因。(3),甲区域是华北平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乙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是蔬菜和水果产区。(4)结合两国的情况归纳

【答案】 (1)年均温高;年较差小。

(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不同点:图8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图9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 (3)小麦;水果。 (4)

2009年全国(天津)

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图6)和文字信息,回答10-11题。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 天气的空间变化。 10. 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命题意图】: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分析、应用。 【关联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解题思路】:从图中分析,a、b区域目前正受到冷锋系统的控制,a在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b在锋前,气压低气温高,二者风力相当;同时冷锋雨区分布在锋前、锋后,故:降水状况、云量相当。 【答案】:10.B 【区分度】:中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11. 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 【命题意图】:信息提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实际问题是本题的意图所在。 【关联考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台风运动路径。 【解题思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具有向西、西北、北运动的趋势。 【答案】:10.B 11.C 【区分度】:低

2009年全国(四川) 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图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