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阅读201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公开阅读201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201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

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点清单】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评价 (3)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元朝的中央机构

(5)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6)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7)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2)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 (3)军机处的设立及其评价

(4)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析: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内阁,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高考的相

对热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朝的中央机构,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掌握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三项措施;内朝、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掌握隋唐三省六部的职责、特点和作用;掌握宋朝分割相权的三项措施、分割地方权利的三项措施、宋朝集权的特点、积极和消极影响;元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行省制度;明朝加强皇权的四项措施与影响;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原因、职责与影响;

掌握自汉朝以来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变迁过程,了解历朝统治者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官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集权;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历史轨迹,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其确立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握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和军机处设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由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知识梳理】

一、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1)背景:①汉初,刘邦分封同姓诸侯,导致诸侯国尾大不掉。②汉景帝才难晁错的建议,

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结果爆发了七国之乱。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①建立中朝 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③实行推恩令

—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3)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背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为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2)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

中央:①元废三省,设一省制(即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提高行政效率。②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③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设行省制(如云南、辽阳、岭北等),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行省制度巩固

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借“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设厂卫特务机构。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2.明朝的内阁

①明成祖设内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票拟与批红”。 3、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要点透析】

1.全面认识和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又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产生原因:

经济上:封建的经济基础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统治。 思想上:法家的集权理论是产生的思想基础。

地理角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经济。 (3)基础和矛盾

两大基础:①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理论基础:韩非子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 两大矛盾: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②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4)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 (5)演变趋势:

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6)特点:

皇权至上

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宣扬“君权神授” 文化专制 (7)作用:

积极作用: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作用: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2.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权力来源 职 责 宰相 宰相制度赋予 中央一级决策者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任 免 对皇权影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 制约皇权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军机处

(1)军机处设立的最初原因:西北用兵 (2)军机处的职能前后发生的变化:

由一个暂设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号施令、处理政务的枢纽 (3)军机处的组成人员

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4)军机处的办事特点

简、速、密 (5)军机处的影响

军机处是皇帝的工作班子,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4.科举制的作用及局限 (1)评价

实质:科举制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 ①积极作用:

A.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

B.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C.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D.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E.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②消极作用:

A.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B.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C.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D.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E.明清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是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

5.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影响:

对政治——导致政治腐败

①使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②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③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

对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