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车间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热轧带钢车间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辽宁科技大学专科生综合实训——板型控制实训 第 24 页

tZH?nd?nya?nd?npb1?nd222?60Lnd?nynd?n2p?????D2a2b??????? (4-2)

式中

ny、nd、

np—分别为咬入转速、最大转速和抛出转速, rpm/s;

L—该道轧制后轧件长度, mm; D—工作辊直径,mm;

a、b—分别为加速度和减速度,rpm/s2。

根据经验资料,取平均加速度a=15 rpm/s2,平均减速度b=30 rpm/s2。 R1各道的咬入转速ny=20rpm/s,最高转速nd等于额定速度,即nd=ne=40rpm/s,抛出转速np也为20rpm/s。由于轧件较长,第一架反复轧制3道次,取第一道次间隙时间为2秒,第二道后,需要立辊侧压,间隙时间取为5秒。按照公式求粗轧各道次轧制时间见表7。

表4.3 粗轧机各道次纯轧时间

轧制道次 轧后轧件长度 轧制时间(s)

R1-1 14300 5.45

R1-2 22400 9.42

R1-3 42900 17.57

所以粗轧总延续时间tcz=5.45+2+9.42+5+17.57=37.44s 4.3.2 精轧机速度制度

1.末架轧机出口速度的确定

确定末架轧制速度时,应考虑保证各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生产能力的平衡;轧制带钢的厚度及钢种等,一般薄带钢为保证终轧温度而用高的轧制速度;轧制宽度大及钢质硬的带钢时,应采用低的轧制速度。一般穿带速度依带钢厚度的不同大致在4~10m/s。带钢厚度减少,其穿带速度增加;带钢厚度在4mm以下时,穿带速度可取10m/s左右。

根据本次设计的要求,确定带钢出精轧机的速度为10m/s。 2.其他各机架出口速度的确定

当精轧机组末架出口速度确定后,根据连轧条件—秒流量相等的原则求出各

辽宁科技大学专科生综合实训——板型控制实训 第 25 页

架轧机出口速度。即由公式:h1v1?h2v2??hnvn?C进行带钢速度的计算,由经验向前依次减小以保持微张力轧制。但是,在设定咬入线速度时,为保证各架之间有微张力,应使各架出口速度略低于下一架入口速度。依据经验第一架精轧机的出口速度是第二架精轧机入口速度的97%,其余为99%

根据已知条件H6=5.0mm,V6=10m/s,由H1V1=H2V2=H3V3=······H6V6=C 可以推知精轧机组各架轧机的出口速度分别为:

H5=3.2mm,V5=8.62m/s H4=5.0mm,V4=6.67m/s H3=8.3mm,V3=4.76m/s H2=15.1mm,V2=2.94m/s H1=30.1mm,V1=2.00m/s 将上述值列于表中见表4.4。

表4.4 各机架出口速度

出口厚度H/mm 入口速度V1/m/s 出口速度V2/m/s

中间坯 30.1 - -

F1 25 1.43 2.00

F2 17 2.06 2.94

F3 10.5 2.97 4.76

F4 7.5 4.81 6.67

F5 5.8 6.74 8.62

F6 5.0 8.71 10.00

4.4 确定轧制温度制度

轧制过程中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轧件塑性变形的变形功转化为热能,结果使轧件的温度上升;(2)轧件表面向周围空气介质辐射热量,结果使轧机的温度降低 ;(3)在变形区内,由于轧件和轧辊表面呈粘着状态,轧件向轧辊进行热传导,又轧辊带走热量,结果使轧件的温度下降。

但高温下辐射散热是主要因素,因此,轧件温度降一般按辐射散热计算,而认为对流和传导所散失的热量同变形功所转化的热量抵消。辐射散热所引起的温度降为:

?t?T1?T1Fc?T1?31?30z??Gp?1000?3??(4-3)

式中

T1—前一道的绝对温度,K;

辽宁科技大学专科生综合实训——板型控制实训 第 26 页

Z—辐射时间,即该道的轧制延续时间,h; C—辐射常数,对钢轧件C≈16.75千焦∕米2·小时·K4 G—轧件重量,公斤,c?bh∕?,?为钢的比重;

F、p—分别为散热面积(米2)、热容量,对碳钢p=0.7千焦∕公斤·K。 当轧制延续时间不太长时,为了简化计算,温度降的近似计算公式为:

z?T??t?12.9?1?h?1000?4 对粗轧和粗轧各道次:式中

T1—为前一道次轧制温度,℃;

h—为前一道次轧出的厚度,mm;,

z—为辐射时间,即该道的轧制延续时间,z?t纯?t间,s。

轧件各个部位(如头部和尾部)温度降不同,考虑到计算轧制力时偏于安全方面,确定各道温度降时应以尾部为准。 4.4.1 粗轧各道次温度确定

为了确定各道次轧制温度,必须求出逐道次的温度降。本设计考虑粗轧与精轧设热卷取箱,可以降低中间坯温降,故确定开轧温度为1150℃,带入公式依次得各道次轧后温度:

表4.5粗轧各道次轧后温度

轧制道次 入口厚度 mm 轧制时间 s 轧后温度℃

R1-1 250 5.45 1148.08

R1-2 205 9.42+2 1144.03

R1-3 165 17.57 1137.83

4.4.2 精轧各道次温度确定

粗轧完得中间坯经过一段中间辊道进入热卷取箱,再经过飞剪、除鳞机后,再进入精轧机第一架时温度降为1000℃。代入数据可得精轧机组轧制温度:

表4.6 精轧机组轧制温度 轧制道次

F1

F2

F3

F4

F5

F6

辽宁科技大学专科生综合实训——板型控制实训 第 27 页

入口厚度 mm 轧制时间s 轧后温度℃

35 29.97 989.00

25 29.13 973.9

17 29.71 951.4

10.5 29.70 914.9

7.5 29.67 863.9

5.8 30.00 854.1

4.5 轧制力的计算和空载辊缝的设定

1.计算轧制力

各类轧机由于其轧制条件的差别,故此它们的压力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本设计采用目前普遍公认的爱克伦得公式,其基本形式为:

____p?(1?m)(K???)??(4-4)

.式中

m—外摩擦对单位压力的影响系数; ?—粘性系数;

?—平均变形速度,m/s。

__.第一项(1?m)是考虑外摩擦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m?1.6fR?h?1.2?hH?h ??(4-5)

f用下式计算:

f?a(1.05?0.0005t)??(4-6)

对钢轧辊a?1,对铸铁轧辊a?0.8。

__.第二项??是考虑变形速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其中平均变形速度?用下式计算:

__.??__.2v?h/RH?h??(4-7)

爱克伦得公式还给出计算K和?的经验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