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不当“增多”改为“增加”;D.成分残缺,在??等方面) 5.C

6.参考示例: 示例1蝴蝶

你是春天的灯 在绿野上照明了

一条走向花丛的路径。 示例2云 流浪的鸟 何处是 归巢

[评分标准]准确写出对象的特点,(2分)使用恰当的修辞,(1分)语言简练优美。(1分) 7.(1)看不起的风景(1分)

(2)美丽的风景区令人向往,可它被“钱”这只巨手高高托起,想来此欣赏美景的一家

子对此只能望洋兴叹。(2分)这反映了最近景区门票价格纷纷上调节,门票花费已经成为游客的一大开支,风景名胜的公益性特征渐行渐远,客观上已成为不少国人“看不起的风景”。(2分)

8.C(A.是“许多人”的看法,而非作者的意思;B.后半句也是他人的观点;D.“合理性”

一说与作者愿意不符,因为作者是明确反对对贵作政治学的理解)

9.B(A.“权贵就是带有贬义的”一说绝对化;C. “是一种势利、媚俗的理解”在文中 批判的是“许多人要的就是山顶上小草的风光,认为它比山谷里的青松要高贵的态度;

D.

是中国古代人的思想意识,不能说是作者的观点) 10.(1)重视精神涵养;(2)摆脱对物质和权力的沉迷和依附;(3)活得豁达,清明,洒脱

[评分标准]每小点1分。从原文中整合信息,表述要准确科学。

11.作者通过对夜大军“伺机出动——悄悄袭击——全面攻势”的描写,充分展示了环境的恶劣,为点灯人的出现做了充分的铺垫,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2.①作者连用了十三个问句,设置悬念,引发人们对点灯人命运的关注。(2分) ②叙述人称从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便于读者和文中人物进行感情交流,增强作品的抒情性和亲切感。(2分)

13.第一次拜访,扫院人对点灯人不关心,说明点灯人生活贫困,处境孤苦,像影子一样在

世界上无声无息地生存着。第二次扫院人对点灯人之死表现出伤心和感慨。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命运的深切同情。

14.①揭示了主旨。无声无息,无足轻重的“影子”象征了如点灯人般默默无闻的卑微者,

点灯人悲剧命运的展示折射出底层人民的悲惨际遇,也寄予了作者对他们命运的同情及劳动的肯定。

②“影子”是全文的抒情线索,文中多次提到点灯人像影子一样的消失,拓展和提升了人物形象的内涵及作者对他的情感意义。

15.从个体上看:要勇于做黑暗中的奔跑者。置身困境中时,要心存希望,坚忍执着。如海

伦·凯勒克服天生残疾,活出了别样的精彩;史铁生面对突然降临的不幸,摸索出自己

的成功之路。他们对厄运的抗争突破了生存的困境。

从社会上看:社会需要引领者。在黑暗年代,国家和民族需要先驱者播种光明,启发民智。如英雄丹柯带领人们走出黑暗森林,一代大师鲁迅用笔唤醒民众,抗争敌人。他们的振臂疾呼为社会廓清迷雾,指明方向。(两方面各三分,要点和例子要结合,例子可自由谈举,言之成理即可) 16.A ( 严:尊敬 )

17.B(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就/却。C.表转折/表递进。D.而/来) 18.D.(“铭”相参照,重点述说的是“铭”的社会意义) 19.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

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20.(1) 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

[评分标准](苟:如果。何有:有什么。句意各1分) (2) 就懂得先生赏赐我一篇碑铭(文章),却恩惠遍及我们祖孙三代(的意义了)。我应

当如何表达感激与报答之意呢? (赐:赏赐;其:我(的);图:回报,报答;句意各1分)

21.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尘雾”喻统治集团内部为控制皇权而展开的斗争(若回答

作“争权夺利而引起的纷争”等也可给分)。拟人手法,“淮济”流水“未安”,实喻边境战事不息。

结构上,与诗题中 “北戍”二字相应;是末四句抒情的社会现实基础(或:过渡,由前面的叙述、描写转入后面的抒情)。(手法与作用各2分)

22.勉励江丞抓住大显身手的良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表达了自己欲远离朝廷纷争,从戎报国。

23.启发诱导 待人之悟(或:求通)

24.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举一反三的悟性;有自主学习能力,会自主质疑,独立思考 25. 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⑵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置杯焉则胶

⑶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⑷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之所存 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6.参照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臵于家庙里,有的放臵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世劝戒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有实际大于名望的,有名过其实的。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象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世上的学者,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看到感人之处,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就懂得先生赏赐我一篇碑铭(文章),却恩惠遍及我们祖孙三代(的意义了)。我应当如何表达感激与报答之意呢?

我又进一步想到象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先生还提拔鼓励我,我先祖这样命途多乖穷愁潦倒而死的人,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那么世上那些俊伟豪杰、世不经见之士,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 荣幸之至,书不尽怀,曾巩再拜上。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