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小牛6分跑432米→2分跑144米, 所以,小牛比小象快.

于是,临近下课,又一次出现了数学推理活动的高潮.基础知识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诱人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落实在综合性、拓展性内容专题教学中的实践

仅以“数学广角”的教学为例.顾名思义,“数学广角”专题的价值取向,旨在拓展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视角,开阔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领略数学的魅力与光彩.正如教材编者所言:“‘数学广角’并不是《数学课标》规定的必学和必考内容,没有承载‘双基’目标的重任,因而没必要将其教学的重点放在机械的公式和抽象的模型上,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索和建立模型的过程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上.”[5]因此,“数学广角”的教学,从课程总目标的四个方面来看,除了知识技能,其他三个方面(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都有所兼顾.这些恰是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展开体现.

首先,第一层面三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即抽象、推理、模型,几乎体现在“数学广角”每个内容中.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如图7).[6]

观察图形的排列,摒弃原型(对象)的形状、排列等因素,提纯成数列,这是比较典型的分析型抽象.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找到的规律“后面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大3”“后面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小2”,这些关于等差数列的描述,其实就是递增、递减模型的语言表达.

学生写出紧随其后的几个数,实际上是在根据规律进行演绎推理.

可见,抽象、推理、模型一个不少,综合地发生在“找规律,填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其次,从“找规律”入门再发展为“数学建模”,成为贯穿“数学广角”的主线.例如,三年级上册的“集合”,主要内容是求两个集合(交集非空)并集的基数.如下题:[7]

学生容易想到的基本算法是: 9+8-3=14(人).

用公式表示[n(A)表示集合A的基数,A∪B与A∩B分别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与交集]:

n(A∪B)=n(A)+n(B)-n(A∩B)

没人否认这一公式是一个数学模型,那么学生自己得出的算法仅仅是一个算式吗?

鉴于一般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上述算法的含义,表明他们已经发现并且解释了数量关系,据此可以认为,这种算法及其关系的理解与公式的概括充其量只是具体化与形式化的差异.

这一贴近真实情境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加法运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价值与落实建议
——吴正宪 张秋爽

转载2017-06-12 11:13:33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指的是人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指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研究一直是多个学科、多种领域合作研究的集成,被多个国家高度关注。中国为迎接未来教育挑战,也进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备学科教学中。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核心素养目前没有精准的定义。澳大利亚梅耶委员会认为“核心素养”是高效率地参与工作和融入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欧盟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系列可移植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个体获得个人成就和自我发展、融入社会、胜任工作的必备素养。

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绝非各门学科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各科背后蕴含的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是各个学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

郝京华教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