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心理学A考试复习题5-7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四川教育心理学A考试复习题5-7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育心理学A 第五章考试复习题

有关“学习”的考试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学习的意义表现在( )

A:促进心理成熟与发展 B:获得好的成绩 C:适应社会发展 D:个体生活的需要

2、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理论是( )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3、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 ) A:心理健康 B:记忆 B:智力 D:学习

4、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 ) A:奖惩的结果 B:接受讲述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二、多项选择

1、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几种( )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情意和人格的学习 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2、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人类的学习过程有共同点,但又有其本身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

A:间接性为主,直接性为辅 B:组织计划性 C:年龄阶段性 D:面向未来性

三、名词解释 1、广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它是动物和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既可以包括动物习得行为,也可以包括小孩子走路或学习说话,还可以包括学生在学习学习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等。

2、学习(狭义)

狭义学习:——特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活时间,主动积极地获取个体经验。

四、填空

1、学生的学习应以 间接性学习 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一个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构成要是: 学习者、刺激环境、 反应 。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学习理论

- 1 -

有关“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考试复习试题

1、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班杜拉 D:斯金纳 2、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强调模仿 B:强调行为

C:强调思维 D:强调观察式学习和符号强化

3、巴甫洛夫认为,对同类条件的刺激不经强化而能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如某人怕蛇而导致怕绳的现象是 ( )

A:分化 B:类化 C:消退 D:恢复

4、小孩因有礼貌被赞扬,以后形成文明的行为方式。属于( ) A:模仿 B:经典条件反射 C:操作条件反射 D:认知学习 5、“上行下效”、“耳濡目染”说明了( ) A:经典条件反射 B:认知学习 C:操作条件反射 D:模仿 6、“杀鸡儆猴”是属于( )

A:替代性强化 B:自我强化 C:原级强化 D:次级强化 7、“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桑代克把这称为 ( )

A准备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效果律 8、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皮亚杰 D:斯金纳

9、如果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者抑制这种行为的倾向,班杜拉把这种现象称为(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符号强化 D:自我强化

10、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一项关键性因素是( ) A:强化 B:刺激 C:反应 D:评价 11、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是指( ) A:效果律 B:准备律 C:失用律 D:应用律

12、下列属于操作条件反射的现象是( ) A:望梅止渴 B:“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举一反三 D:因讲礼貌被赞扬,形成文明礼貌的行为方式 13、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14、实验和经验都表明,学生对于学习、课堂、教师、学校等许多情绪倾向是通

- 2 -

过条件反射,尤其是通过( )形成的。 A:操作条件反射 B:经典条件反射 C:社会学习 D:高级条件反射 1、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基本规律有(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过程律 E:应用率 2、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促进学习”,所以他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便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其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

A:小步子逻辑序列 B: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C:及时反馈 D:学生自定步调 E:低的错误率

3、斯金纳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 )

A:应答性行 B:操作性行为 C:简单性行 D:复杂性行为 简答:

1、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

(1)准备律: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经过传导就引起满足。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传导就引起烦恼。 (2)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

A:应用律: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联结增强。 B:失用律: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3)效果律: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满足的情况,联结力量就增强;当建立时,并发或伴随烦恼的情况,联结力量就减弱。

2、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1)、相同点:

A: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

B: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C: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 (2)、不同点:

A:就条件反射产生的实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经典条件反射的顺序是“无条件刺激”在“反应”之前;而操作条件反射相反,“反应”在前,“无条件刺激”在后。 B:从个体反应的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极其相似。但操作条件反射中却截然不同。

C:从条件反射的发生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是诱发性行为,是被动的,是反应性行为;二操作条件反射中条件则属于自发性行为,是主动的,是操作性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 3 -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

1、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在布鲁纳看来,13—14岁的儿童能够不用图解的帮助,“象征性地”用言语描述平衡木,甚至还可能用牛顿的惯性物理学的定律来用数学的方式对其进行更好的描述,是属于( )

A:动作性模式表征 B:符号性模式表征 C:肖像性模式表征 D:逻辑思维

3、奥苏贝尔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成熟的标志是( ) A:符号学习 B:记忆

C:有意义的接收学习 D:机械学习

4、当学生原有的知识中已经有“青菜、白菜、萝卜”观念,然后在学习新观念“蔬菜”的时候,这样学习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上位学习

5、布鲁纳认为,儿童学习心理发展的关键是( ) A:良好的家庭环境 B:早期教育

C:艺术熏陶 D:语言学习

6、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 7、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最好动机是( ) A:学习材料本身的兴趣 B:奖励 C:竞争 D:惩罚

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A:掌握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接受学习 D:指导学习 二、多选

1、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所包含的过程有( )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换 C: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 D:知识的应用

2、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 ) A:代表性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直观学习

3、奥苏贝尔认为,要完成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A学习者必须具备整合新旧观念的能力 B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 4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