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字林西报》 :英国人在中国出版的历史最久的英文报纸。英商奚安门1850年8月3日在上海创办《北华捷报》周刊。1856年增出《航运日报》和《航运与商业日报》副刊。1864年《航运与商业日报 》扩大业务 ,改名《字林西报》,独立发行。内容主要为行情、船期、广告等商业信息,重视时政新闻和言论,有很强的政治性。主要读者是外国在中国的外交官员、传教士和商人,1951年3月停刊。

《中国教会新报》: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刊物。《万国公报》的前身。1868年9月5日创刊,上海林华书院出版。由美国人林乐知(Young.J.Allen )创办和主编。周刊。 1872年8月31日从201卷起,改称《教会新报》,册次续前。1874年9月15日的第301卷起,改名《万国公报》。

《万国公报》:《中国教会新报》改版后完全演变为一个一传播西学为主的综合性刊物,除传播科学知识外,还系统介绍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现状。时人称“西学新知之总荟”,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较大影响。1883年出至第750期时因经济原因停刊。

《万国公报》(广学会):1889年《万国公报》复刊,成为广学会机关报,刊期由周刊改为月刊。仍由林乐知主编。在1896年维新前后,发行量曾高达38400份,1903年发行量达5.4万多份。成为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1907年5月30日林月知在上海病逝后,《万国公报》也在7月终刊。

《申报》:商业性报纸,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由英商美查于上海创办。旧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其创办被视为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其副刊自由谈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过重大影响。

《羊城采新实录》:1872年出版于广州,一说是我国内地出版的第一家国人自办的近代化报纸。现已失传。

《昭文新报》:1873年8月创办于汉口,创办人艾小梅自任主编。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内容多为轶闻趣事,间有诗词小品,初为日报,后改为五日刊,不久停办。

《循环日报》: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由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并担任主编。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立言”强调变法自强是其思想内容的特色。《循环日报》至1947年停刊。1959年曹聚仁、林蔼民重新恢复《循环日报》,及至1960年停刊并改名为《正午报》。

杨月楼案: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杨乃武与小白菜为余杭知县刘锡彤陷害。“谋夫夺妇”定拟,问成死罪。杨乃武及其家属不服,屡屡上诉,最终得以昭雪。《申报》在此案整个过程中多加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汇报》:1874年6月16日于上海创刊。日刊。以官民集资入股的形式创立报社。入股者多为广东人。因杨乃武案多与申报意见相左。1875年春夏间停刊。是中国最早“挂洋旗”的报纸。

《新报》:1876年由上海各省商帮创办,主笔袁祖志,后因经济原因接受上海道台资助。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报纸。1882年为邵友谦勒令停刊。

《字林沪报》:初名《沪报》,创办于1882年5月18日,日刊。总主笔由《字林西报》总主笔巴尔福兼任。另聘戴谱生、蔡尔康为华人主笔。同年8月更名为《字林沪报》。创办初期一度成为与申报竞争最激烈的一家报纸。1899年出让给日本在上海开设的东亚同文书会。

《新闻报》:1893年2月17日于上海创刊。初期由中外商人合资兴办,以英国人丹福士为总董,斐礼思为总理,中国人张叔和为主要出资创办人,蔡尔康为主笔。该报创刊后十分注重经营管理,实行报纸企业化,并报纸发行量最高达日销15万份,成为全国第一家突破10万份以上的报纸。八一三事件后逐渐失去影响力。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中东战记本末》:书名。举人蔡尔康等辑。1897年上海广学会排印。全书共8卷。收录与中日甲午战争有关的部分奏疏、诏令、函牍、条约和布告等文件,并摘译中外报章所载的部分战争信息和评述。发表于《万国公报》。

第三讲,政治家办报

乙未三报:维新派于乙未年(1895)前后创办的三份报刊。分别为《万国公报》、《中外记闻》、《强学报》。

《万国公报》(康有为):1895年8月17日由康有为在北京创刊,成为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份政治报刊。每隔一天出版一期,委托京报房用雕板印刷,主要对象是在京的政府官员,发行方式是随《京报》免费赠送。后经李提摩太建议,为和广学会《万国公报》区别,《万国公报》更名为《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1895年12月16日正式出版,由梁启超和汪大燮主持编务。强学会机关报。在新闻史学上被认为是中国政党报刊的萌芽。较《万国公报》的内容更加丰富,所采用的各国各省日报上的文章,规定标明出处,条条有根据。发行改为每两日出版一期,同时改为购

阅。光绪后于1896年1月20日下令封闭强学会,《中外纪闻》于1月6日被迫停刊。

《强学报》:强学会上海分会会刊。册报。该报创刊号于1896年1月12日出版,为中国最早政论报纸,宣传维新变法,为清廷所不容。光绪后于1896年1月20日下令封闭强学会,《强学报》仅发行5天,出版二期即遭查禁。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言论日趋激烈。同年6月29日﹐《苏报》又以显著位置刊出章太炎的著名政论《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引起清政府的震恐。两江总督魏光焘会同租界当局对抓捕《苏报》新闻人。陈范﹑章士钊等先期走避﹐章太炎﹑邹容等6人被捕。《苏报》也于1903年7月7日被查封。史称“苏报案”。

苏报案: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苏报》连续发表相关文章,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将章太炎等逮捕。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被封。1904年5月,章、邹分别被判处监禁3年和2年。1905年,邹容被折磨致死。1906年,章太炎刑满释放。通过这一事件,《革命军》销行更广,革命风潮日盛。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出资人黄遵宪、总经理汪康年、主笔梁启超并称“时务报三巨头”。旬刊。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后汪、梁之间矛盾激化,梁启超愤而辞职,自第55期后再无梁文,终于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昌言报》、《时务日报》、《中外日报》:缺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