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素养落地】 本题以唐诗入题,要求考生辨析与修改病句,并结合具体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这要求考生既要熟悉唐诗的相关知识,又要能熟练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还要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河南中考考试题型历来比较稳定,今年首次将病句修改和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两个考点融合在一个材料中,考查考生的语言分析与运用能力,是今年中考的一个突出变化,应引起考生的重视。第(1)题考查修改病句。画线句的语病为搭配不当,“程度”不能与“改善”搭配,可将“改善”改为“提高”。第(2)题考查补写句子。解答本题,要根据上下文捕捉相关信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横线处需要补写出唐诗流传甚广的一个原因,且所补写的内容应是一个总领句。根据后文中“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等提示,不难提取出“诗歌的格律化”这一信息,考生据此作答即可。 6.(1)示例: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举行(2分)

(2)示例:各位朋友,大家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请看会徽的主体图形,它由龙、凤及两侧的弧形图案(飘带)构成。龙、凤形似阿拉伯数字“11”,恰为本届运动会的届次,又寓意“龙凤呈祥”;弧形图案(飘带)上的“2019”“郑州”标明举办时间和地点。主体图形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寓意“中华民族”或“中原”。欢迎您来参加此次盛会![“龙、凤”“届次‘11’”“弧形图案(飘带)”“2019、郑州”“汉字‘中’”,答出任意三个要素即可,一点1分,共3分;“寓意”,写出任意一个,意思对即可,1分;顺序合理,1分;语言简明得体,1分。共6分](共8分)

【素养落地】 (2)题旨在通过图文转换的形式,让考生学会分析会徽的构图元素及其蕴含的寓意,并根据题干设置的语境进行恰当的语言表述。这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图像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和图文转换。第(1)题考查考生给新闻拟写标题。新闻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主要信息在导语中,因此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新闻的导语,即“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登封观星台举行”。作答时,从新闻导语中找出关键信息,采用“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形式压缩导语拟写标题即可。第(2)题不仅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还要求考生根据具体的情境

进行表达。介绍会徽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首先要观察主体图形的构成要素,然后结合会徽主题和构图要素的特点,分析其寓意,另外要注意运动会举办地点、时间等信息。介绍时,一要注意表达有条理性,采用一定的说明顺序;二要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表达,开头要有称呼语,结尾要有欢迎语。

【易错警示】 解答图文转换类试题,常见的失分点如下:①遗漏构图要素,如图中的文字。②介绍时顺序混乱,没有条理。一般应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外而内的方位顺序进行介绍。③阐释寓意不结合主题,或分析不全,或分析错误。④忽略附加要求,表述形式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以志愿者的身份”介绍会徽,故作答时除了要将构图要素和寓意介绍清楚外,还要有称呼语和欢迎语。 7.①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③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意思对即可。一方面1分,共4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题干中的“从母亲的角度”表明表述的主语应是“母亲”。然后阅读全文,将文本内容初步分层,看具体讲了与母亲有关的哪几件事。最后提取要点,简要概括。可将每层的内容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形式进行归纳,分条整理出来。第①段,倒叙开篇,由“我”给母亲梳头发引发对往事的回忆;第②段写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第③段写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第④段写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第⑤段写母亲日渐衰老,乌发变得花白而稀薄;第⑥⑦段写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注意:①概括时主语一致且都是“母亲”。②概括时需要删减次要的情节,避免答案过长,不够简洁。

技法2 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这类试题实质是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大意和从文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由此可归纳出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锁定答题区域,用摘抄、整合和归纳法筛选答案。 (1)摘抄法:根据题干提示锁定答案位置,摘抄原句回答即可。 (2)整合法:将文中关键语句、中心词抄录整合。需要说明的是,“整合”不是词语、句子或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把握本质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共同点。 (3)归纳法:对文章内容分析整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第三步:抓住暗示信息,力争要点全面。要想将“点”答全,必须抓住题目中的暗示信息。 第四步:根据要求整合答案,列序号分点作答,要力求规范。 8.①突出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写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要联系全文,有文本意识。从内容上来看,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这一场景突出了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从结构上来看,这一场景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写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从情感上来看,这一场景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考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9.“词语运用”示例:“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时的小心翼翼,表现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典型词语,1分;分析,3分。共4分)

“修辞手法”示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关爱。(相关语句,1分;修辞手法,1分;分析,2分。共4分) (任选一方面,意思对即可。共4分)

【素养落地】 本题要求考生能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行欣赏,感受和体会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命题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赏析语句,首先要观察句子的特点,然后确定赏析的角度。本题要求考生从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则要选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它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本句中“轻轻柔柔”这个叠词富有表现力,值得品味。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则要判断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由“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可以看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考生选准赏析角度后,联系上下文和句子的语境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10.示例1: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

示例2: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花白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了”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表明观点,1分;结合相关内容,1分;分析,2分。共4分)

【素养落地】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的主旨,要求考生在明确文本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价值导向,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先从题干给出的两个主旨中任选一个,然后联系全文,从文中寻找具体依据。文章主要讲述了儿时母亲对我们的呵护,以及如今“我”对手术后的母亲的细心照料。这些无不表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此外,文章还展现了母亲的日渐衰老和手术后的软弱,以及“我”对自己忙于成长而忽略母亲的反省,这些则体现了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考生据此作答即可。

【文章主旨】 《给母亲梳头发》一文用细腻的笔法,从梳头这一细节切入,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与母亲相关的几件事,展现了母亲为家庭的付出和逐渐衰老的过程,表现了浓浓的亲情,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怜,以及面对母亲衰老现实的无奈和淡淡的忧伤。 11.示例: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意思对即可。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要仔细阅读全文,抓住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等有可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分析全文可知,本文作者并未直接提出观点,考生需要结合全文进行概括。第①段介绍“读书种子”一词的来源,引出论题。第②~⑤段分别从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读书推动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展开论述。第⑥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考生据此概括中心论点即可。

技法3 提取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