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师用书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师用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户 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尸”撇要长。 迎 先写里面再写外面。“卬”左部分不能多加一点或一撇,左右部分要错开,左高右低。扑 左高右低,左右等宽。“卜”略低于“扌”,第四笔收笔比第二笔稍低。“卜”最后一点与竖是相触关系,不能交叉。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雷雨、乌云、雷声、窗户: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雷电、黑云、压力、垂柳、门户、迎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融人情境,读出自己的感受。本课的语句大多是短句,朗读时,要注意短语的连读,如“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清新的空气”,避免学生养成顿读的不良习惯。 (1)第一至三自然段,要充分地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注意读好关键词。如,“黑沉沉”语速放慢、语气凝重,“压下来”可以想象着天空黑云压顶、空气沉闷的感觉,读得略重一些,强调雷雨欲来时树叶和蝉声的反常。“忽然”一词打破了宁静,可急读,营造一种紧张气氛,还要抓住“大风”“乱摆”读出风的猛烈。“垂下来”与“逃走了”连读,体现蜘蛛的小心与慌张。“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一句应在“闪电”“雷声”处稍加停顿,以突出强调“越来越亮”“越来越响”,力度、语气要读得一句强过一句,这样,既表现了雷电的气势,也表现出雷雨即刻而来的迫近感。

(2)第四至六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风雨雷电的变化。3个拟声词“哗”稍拖长,力度渐大,语调渐高,表现雨声大、雨势急。引导学生体会“雨越下越大”以至于“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看到这样的情景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第六自然段应语气渐弱、语速渐缓,以表现雷雨渐小、声势渐弱的变化特点。

(3)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要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边读边体会雷雨后清新、明快的景象。第八自然段前三旬要在“雨、太阳、彩虹”后略作停顿,两个 “了”语调稍上扬,读出看到这些景物的欣喜之情。后三旬要在“蝉、蜘蛛、池塘里、青蛙”后面略作停顿,以突出雷雨后这些景物的变化。这部分还可与雷雨前的景象进行对比朗读,读出雷雨前后感受的不同,在比较朗读中培养语感。 2.理解运用。

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借助想象画面和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建议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梳理脉络。首先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相应语段,知道课文按顺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部分内容。如果有难度,可以先引导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明确第四、五、六自然段写的就是雷雨中的景象。从而顺势理清第一、二、三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第七、八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本文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教学中只需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即可,不必将写作顺序作为一个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

接着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个部分展开学习,应紧扣教学目标并结合文本特点,使3个部分的教学互为关联,又各有侧重。

雷雨前这部分内容,可先让学生默读,圈画描写了哪些景物,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比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句中“压”可以这样来品析:首先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对“压”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可出示乌云压顶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

可编辑范本

经验,交流中适时让学生感受到乌云又厚又低的特点;再追问“抬头看到这样的乌云会有什么感受呀”,引导学生体会沉闷、不安的感受;最后带着感受朗读。再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里的“垂”也值得细细推敲,理解这个词语,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语境体会。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背一背雷雨前的景象。 雷雨中这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巩固运用“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象的变化。 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再引导体会雨的变化: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 小。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象的变化,比 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越来越小。学生说一说的过 程也为背诵课文作好铺垫,可相机鼓励学生背诵这部分内容。

雷雨后部分,放手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重点体会雨过天晴景象的变化,以及给人带来的清新、愉悦的感受,并通过朗读将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注意体会关键词的妙用。比如,结合图片理解“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引导学生体会一个“挂”字让我们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一个“坐”字,写出了蜘蛛的悠闲自在,教学中可与雷雨前树枝乱摆、蜘蛛逃走的情景进行对比理解。

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借助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或图片,提取主要信息,鼓 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后景象的变化。用上“越来越……”,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说说动物的表现……注意引导说完整、说顺畅,听的同学认真倾听,适时补充。这样,将脑海中的画面转换为文字,进而内化语言,为背诵课文做好铺垫。 3.课后练习。

第一题有3个要求,这3个要求的落实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统整安排。“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雷雨的景色变化,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语言转化的能力,应在朗读理解中学习提取重要信息,学习迁移运用,为帮助学生说清楚作铺垫;再在理解记忆基础上进行背诵,有效积累。

第二题,关于动词的妙用应该融人到课文的理解当中(详见“理解运用”),在学文后,可以利用一些练习进行巩固迁移运用。如提供语境选字填空。 你见过被( )在石块下的小草吗? 烈日暴晒,秧苗都( )下了头。 春节,大街小巷( )满了灯笼。 第三题可以先让学生将词语认读正确,然后再练说。对学生不熟悉的雨景,可出示图片、视频,让学生观察、比较,了解其特点。教师也可提供和这些现象相关的词句,降低学生的讲述难度。比如,毛毛雨:像细丝,像牛毛,密密的,听不到声音,落在脸上真舒服;阵雨:转眼间豆大的雨点下起来了,打在屋顶啪啦啪啦响,来得快,去得也快;雷雨:隆隆的雷声越来越响,哗哗的雨越下越密;暴雨:雨水倾泻而下,像瓢泼下来一样。 ………………… 教学设计举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认识“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会写“压、迎、乌、垂、户”5个字。会写词语“乌云、窗户、迎面”。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导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l6课,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的这场——雷雨。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对照生字条圈出生字,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把

可编辑范本

句子读通顺,标注自然段序号。 3.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条中的生字,注意及时纠正错误。

(2)开火车认读词语:蝉呜、窗户、垂下、压下、迎面扑来。注意读准翘舌音“垂、蝉”,尤其注意“户”在“窗户”一词中读轻声。

4.巧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教师相机指导。 二、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 2.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明确四、五、六自然段写的就是雷雨中的景象。

3.引导学生找到写雷雨前、雷雨后景象的相应自然段。

4.小结:作者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了不同的景象。 三、了解雷雨前的景象

1.默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注意不动唇、不出声,圈一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交流:雷雨前,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对照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相关景物)

3.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朗读句子。 (1)出示词语:压下来、垂下来。

学生读,提醒“压下来、垂下来”这两个词中的“来”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将词语放回句中读。

①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②读句子,注意读好轻声词。 (3)体会“压”的运用之妙。 ①学生演示“压”的动作。

②引导体会:抬头看见厚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有点害怕,透不过气来……)

③指导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个句子。

(4)朗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提问:这里的“垂下来”是什么意思?

②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图片,提问:把“垂”字换成“落”或“掉”字,行不行?

③引导学生对比理解:在生活中,还常常用到这两个词语。(出示稻谷、苹果树、落叶、兔子图片和句子)读句子,看图想一想,和同桌交流哪些用“垂”,哪些用“落”。 金黄的稻谷( )下头。 苹果从树上( )下来。

叶子从树上( )下来。 兔子的耳朵从头上( )下来。

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蜘蛛垂下来的时候,被一根蛛丝连着,体会“垂”字用得准确,用得好。

⑤联系语境,体会蜘蛛笔直地降落,急切地想逃走的有趣模样,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垂、压”的理解,先借助动作或图片,直观理解词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联系生活,体会词语运用的巧妙;最后,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将

可编辑范本

理解、运用、积累融为一体。】 4.理解并积累“越来越……”。 (1)提问: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 (2)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3)出示“越来越……”并小结:这样的词语很好地表现了景象的变化。 5.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师范读,提出要求:认真听老师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闭上眼睛,想象雷雨前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可从乌云压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动物逃跑等方面引导想象,给人沉闷、不安,甚至有些害怕的感觉。) (2)学生交流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6.借助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按结构归类。 2.出示半包围结构的字“压、迎”。

(1)范写,学生观察,发现书写顺序的区别:压,先外后里;迎,先里后外,并告诉学生,所有偏旁是走之的字书写顺序都是先里后外。 (2)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写“压’’和“迎’’字易错的地方。 (3)学生练写。

(4)反馈评价:出示优秀作品和有问题的作品,反馈后再次书写。 3.指导书写独体字“乌、垂、户”。 (1)“乌”与“鸟”字进行比较。 (2)指导书写“垂”:强调第三画是竖以及四横的长短。 (3)学生练写,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黑、雷、扑”3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回顾前文

1.板书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压力、蝉鸣、窗户、垂下来、扑过来。 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二、理解感受雷雨中的景象

1.过渡:雷雨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呢?自由读一读,勾画出相关的词语。学生边读文边圈画。(树、房子、雷声、雨) 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试着背一背第四至六自然段。 三、理解感受雷雨后的景象

1.默读第七、八自然段,圈一圈课文描写的景物。(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2.边读边想象画面,引导:这些雨后的景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清新、愉快……)

可编辑范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