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彤贞---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古彤贞---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古彤贞---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编号

上 海 市

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2013年申请书

课题名称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申 请 人 古彤贞

申请人单位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家庭地址 邮政编码 家庭电话 申请日期 邮箱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13年2月

1

古彤贞---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主要研究人员

申请人 课 题 组 主 要 人员 性别 职务 姓名 古彤贞 年龄 24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本科 职称 专长 自由职业 分工 性别 年龄

二、 课题组主要成员近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正在承担的其他课题

(成果的名称、著作者、发表的刊物、出版单位和时间;承担课题的名称、批准的单位) 2

古彤贞---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三、 情报综述立论依据

3

古彤贞---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国内外在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中新媒体技术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厅、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对于家庭教育的领导体制做出了规定,明确由教育部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确定我国家庭教育的领导主体。在{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纳要》中确定了“确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教育、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的目标。传统的家校合作形式,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家校联系册等,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例如:家长的主动性不高,家校合作的手段比较单一、时间和地点受到一定的限制,合作的频率不高,内容不易保留,合作的深度无法保障等等。这些不足使得我们不易对家校合作的质量进行反思,从而使教师和家长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合作。而基础教育网络设施的迅速发展,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基础,2000年11月,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要求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这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带来了新的契机。其中均针对现代化的相关设备进行了肯定,并肯定了其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的作用,但是在家园合作方面,其针对性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我提出了《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本课题认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庭和学校通力合作。我国历来重视家庭和学校合作教育,也出现了多种合作教育方式,如家长会、家访、家校通讯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临,博客等新媒体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也为学校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以新媒体技术为主,结合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形成教学活动方案,为教师在未来实践材料中增加具备创新性的资料,也实现了现代化的教学价值与教学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 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家校合作创新模式与国内外经验借鉴》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6年 3、《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谭军华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李培明 浙江大学出版社 5、《新课程教师教学技术与多媒体运用能力培养与训练》刘俊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四、 研究方案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