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训中心到工业中心 - 李仁发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从工训中心到工业中心 - 李仁发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团队与文化

1)团队建设的重视

在访问中,K.K提的最多的就是一个词:“人”。他反复说,不是对的人,再好的设备都是浪费

的。工业中心的员工选聘是严格的,除管理人员,教师最少都有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且综合能力都很强,具备多种技能。工业中心把不同能力的人都组织起来,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地方,发挥了团队合作的强大威力。2)责任文化:“对分内事的理解”

如果说团队合作是一部强大的发动机,那么责任文化建设就是发动机的强心剂。来到工业中心,让人感动的是,这里处处充满人文关怀。一个承载着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的部门,却有着一种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让我们感觉到,他们的脚步虽是匆匆,但他们的心却是沉静而专注的,他们在享受工作的快乐。虽然是大学里的一个部门,中心营造的氛围却让人感受到了企业的文化。这恐怕是工业中心能给学生一种最无形的教育方式。来到这里,学生不仅是接受真实的工业训练,更加真切感受到企业文化。同时,正是这样的文化熏陶,帮助工业中心这一团队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规范团队成员的工作和行为,人尽所能为中心服务。

项目总监黄德辉教授说,我们判断教师是否合格应有三项标准,分别是令学生满意,因为学生是内部客户;

令用人单位满意,因为用人单位是外部客户;令领导满意,因为职业人好好地为领导分忧是分内事。这三项是一票否决制,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就说明这名教师不合格。简而言之,不管病人的病情多差,医生的职责就是想方设法把病人医好;不管学生的素质多差,教师的职责就是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而如果选择当一名医生,就意味着已承诺尽力医治病人;选择当一名教师,就意味着已承诺尽力培育学生。这就是他们对分内事的理解。

3、创新与创造

1)创新理念:教师与学生发展

教师发展:“不断双师型”的历练。项目总监黄德辉教授说,他们把“校企合作”理解为一个

过程或手段,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是为了达到不同的“企业与院校共赢”的目的。在现阶段,他建议教师可先多参与实打实为企业解决技术困难的项目合作,通过这些合作,教师可深入了解企业的情况,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困难过程中自己可通过攻技术关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通过这类校企合作可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生发展:书本知识的转化。工业中心也承担教学任务,但他们不会有太多理论授课,而是通

过系部的要求,设计出符合课程所要求能力的实验实践项目,交予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教师在过程中监管和指导,并在适当环节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课程用到的实验设备除了元器件,相当部分是自制的,正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制实验仪器达到了将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他们的教师非常忙碌,因为仪器要自己动手做,自己设计的实验自己首先要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不仅是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2)创造作品:从真实项目中获取知识,寻求方法

项目总监黄德辉教授特别谈到了关于卓越计划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校企合作的两大任务是寻找项目和完成项目,正是因为不断地有新的真实的项目任务需要完成,教师和学生的工程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从真实的任务中他们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4、多元与综合

工业中心的体系是多元化的,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机械到电子、电机;由材料成形、热处理到建筑;由制造工程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以至管理运筹等,涵盖了绝大部分的工科专业。

这一多元化体系打破专业界限的训练课程设臵使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不仅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更能适应当今科技的急速发展。

除了技术层面,工业中心也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包括纪律、群体相处、汇报能力、人际关系、管理意识、工业安全及环保意识、领导才能等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