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学分数:5

课程类型: (公共课 √专业课 限选课) 总 学 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5.注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

1

媒体整合、网络、课件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实施《儿科护理学》课程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通过提问、作业、实验报告、案例讨论、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及儿童护理临床实践的特点,将《儿科护理学》分解成7个侧重点不同的模块,各模块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保持连续性,按教学规律循序渐进,使《儿科护理学》教学具有阶段性的重点,保证《儿科护理学》课程之内涵覆盖全过程,贯穿教学始终。

1.本课程在第6、7学期开设,课程总课时数为80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20学时、机动2学时,学分5分。

2.《儿科护理学》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儿科护理学》教学时间分配

模块 内容 一、绪论 二、生长发育 三、营养与喂养 模块二 基础护理 模块三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模块四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模块五 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三、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四、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五、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六、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7 4 4 4 3 3 2 2 1 1 9 6 4 5 4 3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4 2 6 一、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 二、住院患儿的护理 一、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时 理论 3.5 3 3 0.5 4 2 5 实践 2 2 4 2 合计 3.5 5 5 0.5 8 4 5 模块一 基础知识 2

模块六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模块七 危重症患儿护理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6 1 7 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2 1 3 机动 合计

58 2 22 2 8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整体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儿童及其家属的健康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应用型的高等护理专科人员,掌握现代护理模式,全方位地体现以病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2.运用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在对病儿实施程序护理的同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之才。

(二)技能教学目标

1.对于实践课的操作内容要求动手比例达85%以上。 2.对于临床实习课内容要求掌握护理程序。

(三)素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能强化专业理念,热爱儿科护理工作。

2.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努力塑造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 4.运用儿科护理知识开展健康指导、卫生咨询、预防儿科常见疾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依据五年制护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实施模块教学,共设置7个模块:模块一,基础知识;模块二,基础护理;模块三,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四,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五,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模块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七,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一)必修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了解儿科护理范畴、工作任务、学习方法,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掌握各年龄期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生长发育状况。熟悉小儿对能量、营养素的需要。掌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担负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能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发育规律,为小儿进行测量。能运用生长发育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能讲述小儿对能量、营养素的需要;能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并指导母乳喂养;能指导人工喂养。

情感态度目标:热爱儿科护理工作,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大力宣传科学喂养知识,担负儿科护士健康教育责任。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儿科护理的任务、范围、发展与展望。 2.熟悉儿科护理的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 工作任务

1.能够担负儿科护士的角色要求。 2.能够适应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神经心理,感知觉、运动功能、言语能力的发育。 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因素。 3.熟悉小儿心理发展过程和特征。

4.掌握体格生长发育规律,常用指标、计算公式。 工作任务

1.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2.能运用生长发育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 实践: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体格测量方法 营养与喂养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