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内容分析预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促织》内容分析预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促织》预习练习

自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征敛促织的事是因何而起的?

3、促织之祸是如何落到成名头上的?

4、从1、2段中你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现实?

5、作者是怎样表现驼背巫之“神”的?

6、先失促织,又失爱子,这样安排情节有何妙处?有何深意?

7、 写小促织的神奇本领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提问:本文的结局是喜的,但本文是喜剧吗?

1

9、 如果是悲剧,是社会悲剧,命运悲剧还是个人悲剧?课文哪里点明必然是社会悲剧?

10、成名一家的命运真的操纵在促织的手里?它背后的黑手是谁?难道仅仅天子?

11、故事为什么要把背景放在明朝?

12、后文的评论是受了什么影响?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令以责之里正 2、不终岁,薄产累尽 3、成妻具资诣问 4、成然之 5、蹑迹披求 6、斯须就毙

7、既而得其尸于井 8、成以其小,劣之 9、自增惭怍

10、掇置笼中 11、细疏其能 12、无出右者

13、无何,宰以卓异闻 14、抚军亦厚赉成 1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16 、并受促织恩荫 17、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2

《促织》预习练习答案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促织。

2、征敛促织的事是因何而起的?

(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则常供)

3、促织之祸是如何落到成名头上的?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4、从1、2段中你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现实?

(媚上欺下之风盛行;贪图享乐的风气很浓;猾黠之徒得意,老实之人吃亏)

5、作者是怎样表现驼背巫之“神”的?

(从人多、神态庄重、料事准确、指示灵验等方面表现的。)

6、先失促织,又失爱子,这样安排情节有何妙处?有何深意?

(使情节深入发展,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毙一蟋蟀而落得投井自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

7、 写小促织的神奇本领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对比衬托。烘托紧张气氛,起到夸张效果。)

8、提问:本文的结局是喜的,但本文是喜剧吗?

喜剧的结局,虫,是逐级献上去,奖,是逐级赏下去,似乎从上到下皆大欢喜。点出成子“自言身化促织”,真是挥洒出一把辛酸的眼泪。而逐级的赏赐乃至政绩的考核,竟然都是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国计民生的政绩,朝廷的荒唐无道就显得可悲可叹。

《促织》揭露社会黑暗,政治荒唐。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促织》是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喜剧,以喜写悲,这样的喜剧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陷入更加深沉的悲哀。

9、 如果是悲剧,是社会悲剧,命运悲剧还是个人悲剧?课文哪里点明必然是社会悲剧?

作者通过曲折变化的情节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例如小说的第1段,以极精练的笔触对封建官僚机构的面貌作了勾勒:“宫中尚促织之戏”这是“祸根”,而县令、里胥这些下属和爪牙趁机搜刮,连不务正业的“游侠儿”也来推波助澜,其结果是善良百姓倾家荡产。这一段是一幅黑暗现实的较完整的画面。

然后又将这一画面通过成名一家悲惨而曲折的遭遇加以展开。成名一家的苦难对整个封建社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成名一家的悲剧是深刻的,正是由于成名的质朴、善良而被“报充里正役”,这样就引来更大的灾祸,不仅“薄产累尽”,而且屡受杖责,被逼得“惟思自尽”。费尽苦心得到一头能够“塞责”的促织,又被儿子误毙,以致儿子投井,骨肉分离,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直到成子僵卧岁余,魂化促织,历经险厄,才从灾难中拯救了全家,于是因祸而得福。这种“化魂”的情节,只是寄托美好愿望──所谓“天酬长厚者”的艺术虚构,除增强悲剧的深刻性之外,这并不能说明善良的百姓能够获得解脱。因此,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鞭挞官僚体制是本文的特点与基调。至于结局部分的“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抚军亦厚成”等等,这是因为他们“并受促织恩荫”,并非良心发现。这些官僚的获

3

赏、受封的代价是人民的血泪与苦难。

10、成名一家的命运真的操纵在促织的手里?它背后的黑手是谁?难道仅仅天子? 作者以“异史氏”之名发表了一段议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又说“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可以说对上自天子、下至贪官虐吏猾胥的一整套封建统治机构都作了尖锐抨击,可谓揭示了灾祸之源。

11、故事为什么要把背景放在明朝?

本文的创作意图,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黑暗现实,批判的针芒直指天子。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

12、后文的评论是受了什么影响?

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

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