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昆山市初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测试卷(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8年昆山市初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测试卷(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质量测试

语 文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而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diàn ) 着久远的岁月(yìn ) 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礼炮里,闪烁在京剧斑(Ián) 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擂响在锣鼓铿(qiāng ) 的声音里,飘散在书法淡雅的墨香中,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 (A.赏心悦目 B.耳濡目染)。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 (A.义正词严 B.义不容辞)的责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积(diàn ) ②(yìn ) 痕 ③斑(Ián) ④铿(qiāng ) (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 处横线上(只填序号)。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 ,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乡书何处达? 。(上湾《次北固山下》) (4) ,恨别鸟惊心。( 《春望》) (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 》) (6)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7)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8)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名著阅读。(6分)

(1)下面是《朝花夕拾》中一处人物描写,请依次写出人物姓名。 ①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②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2)有同学看了《格列佛游记》后评价:不来夫斯库帝国给格列佛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灾祸。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Word范文

.

4.请完成下列关于汉字知识的问题。(4分)

(1)根据下面汉字字形的演变,判断这是什么字,并用楷书端正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假如你是一名汉语推广的志愿者,请你向前来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简单介绍汉字演变 的过程和规律。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5-7题。

武陵春①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武陵春:词牌名。该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当时李清照正避难于浙江金华。

②舴艋(měng):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5.“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2分) 6.下面哪一项也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慨叹?(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8-12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呆,其将宗罗睺拒之,大破于浅水原。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墌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果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辨士喻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

Word范文

.

舍步兵,又无攻具,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睺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墌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注]①浅水原:地名,故址在今陕西长武西北。②折墌:地名,故址在今甘肃泾川东北。③辨士:能言善辩之士、辨,通“辩”。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2分)

A.惧有伏焉 B.太宗具知仁杲虚实 ..

所以惧而降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C.径薄城下 D.且罗睺所将皆陇外人 ..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9.下面哪一项的句式与“大破于浅水原”一句不相同?(2分)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 (2)迫之,使其计不暇发。

11.简要分析唐太宗指挥浅水原之战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12.甲、乙两文在刻画曹刿和唐太宗这两个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方法?(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5题。

君子知“怕” 游宇明

①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自然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种种看法。孔子主张应该畏的那些东西我们可以讨论,但他主张人要知敬畏,我双手赞成,确实,人应该知“怕”。

②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事绝对不能做;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一个人生存于世,干什么都只凭个人性情,一点也不知“怕”,不仅很难赢得他人的正面评价,而且可能葬送自己的一生。

Word范文

.

③一个人要学会知“怕”,一个民族、国家也要学会知“怕”许多民族、国家都出现过苦难、挫折,这些苦难、挫折曾经使那里的人们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打断了这些民族、国家的文明进程有的社会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挫折毫不上心;有的社会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都柏林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历史不能忘记。不远处的利菲河上,停泊着“邓布鲁蒂号”帆船,原船1845年建造于魅北克,大饥荒时曾运送大量饥民到新大陆。2001年由肯尼迪基金会出资,按照19世纪的原貌复制了该船,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港内、供游人参观。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压园里设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与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不知“怕”的社会,经常有各种恐怖的非常事件出现;而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民族,那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则往往会远离它们。

④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买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民族、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设计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选文有改动) 13.对“君子知‘怕’”中“怕”的解释,最准确的是哪一项?(2分)

A.害怕 B.怯懦 C.担忧 D.敬畏 14.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作者认为,对个人而言,知“怕”就是要 ,要 ;对民族和国家而言,知“怕” 就是要 。

1 5.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和?(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 20题

他们就是我的城市

秦珍子

①我一女儿一岁半,她最熟悉三种职业:医生、警察和快递员。因为定期体检、打预防针,她能准确识别白大褂和听诊器。偶尔需要动用“权威”使她听话,警察的“不许动”很管用。对幼小的她来说,“快递员叔叔”是神奇而甜蜜的存在。他们会在一天里某个随机的时刻出现,“叮咚”摁响门铃,送来水果、饼干和玩具。

Word范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