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作业: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信息技术作业: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教学设计 姓名: 学科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郑智花 九年级 本课是新教材《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的教学内容。作为新教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安排在学生学习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形成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及实验改进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及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寻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三)情感和态度 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备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兴趣。 和方法了解不多,对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是特别理解。 1.学生是大通二中的九年级学生,学生对化学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喜欢组装实验装置,学生思2.学生已学习了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方法原理,知道了它们的检验方法,并且熟知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而且学生对装置图有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原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交流,使学生在回忆、对比、分析、归纳、实验等过程中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多种实验装置图,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获取二氧化碳的几种途径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2.学生在课题《制取氧气》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气体的制取不仅要考虑反应原理,还要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 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课程引入: 多媒体展示有关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异常图片资料, 提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预设学生活动

引出二氧化碳制取课题。 【板书】: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多媒体演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2、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选择原料——设计装置——收集验满)反思改进 4、用以上思路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回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装置、操作) 一、反应原理和原料的选择: 1、列举部分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2、提问:以上反应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什么? 3、反应原理:碳酸盐与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介绍实验用品和实验内容。用常见的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钙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实验。 2、提示实验观察重点。 3、提示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1、提问:通过实验,选择什么原料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 2、(多媒体展示)气体的制备,选择一个正确有效的反应和所用原料,并考虑反应是否容易控制、速率是否适中,生成气体是否纯净,条件是否容易满足、原料是否容易获得且价格是否低廉,原料和产物是否有毒有害等。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很快,不易控制;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物的接触,反应慢慢停 1、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3、回答,并说明理由。 2、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小组内交流。 1、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观看,思考,对照。 观察,回忆,思考 观察,讨论,交流 2、分析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1、分组完成学案上的实验:探究二止了,得不到足够的二氧化碳;其中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产生气体较纯净,3、识记: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易制易取。 3、确定:用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题___________ 教师____ 时间 年 月 日 评价项目 教学 目标 评价等级 评价要点 从学情出发,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所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优秀 良好 一般 得分 5 4 3

1.能以实验(问题)探究为先导,让学生去自悟、发现、总结知识与规律,领会解决问教学 方法 题的思路与方法。 2.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因课、因人、因时制宜,方法灵活: 3.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现代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用化学眼光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1.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思路清晰。 2.教学措施恰当得力,意图明确,实用性强。 教学 过程 3.教学环境宽松、民主,学生思维活跃,鼓励及时充分,互动性强,参与面厂,反馈及时,气氛融洽,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收放有度,调控有效: 4。正确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5,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学情把握得准,解决问题针·对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6.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处理突发问题。 1.能体现“五个贯穿始终”:即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探究体验贯教学 理念 穿始终、展示交流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2.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渠道地让学生展示、交流,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效果,形式多样,内容充实。 1.语言:使用普通话;语言优美有欣赏性;激情饱满有渲染力;幽默诙谐有趣味性;教师 素养 承上启下有逻辑性。 2.板书:工整、美观、简洁,层次清楚,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验操作准确、熟练,具有示范性。 教学 效果 20 17 14 18—15—12—36—31—26—40 35 30 9—10 7-8 5—6 9—10 7—8 5—6 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交流展示积极主动,富有实效;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14—11—9—2.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学习方法科学得当,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15 13 10 总评 >85 75—60—85 74 评课记录 总分 八、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反应原理和原料的选择: 原料:石灰石(大理石)(块状)、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 二、实验装置的选择: 固体+液体(不加热)

实验装置的改进:简易装置→便于加酸→控制反应 第二课时 三、二氧化碳的收集和验满: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 四、分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内容) 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九、实践反思 一是制取二氧化碳所选原料的探究;二是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装置的探究;三是用所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本课题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亮点,和原教材中“二氧化碳的制取”不同的是增加了“研究”一词,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由于增加了学生探究,本课题拟用二节课完成,第一节课完成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和原料的探究及装置的设计与改进,第在制取二氧化碳所选试剂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都能完成五组实验并从中选择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一组物质,对为什么选择这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人兴奋不已,课堂上学生的投入程度和表现出的主动性是很平时很少见的。 酸溶液反应速率快等等,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块探究内容是重头戏,涉及到装置的设计、改进等,用时较多,尽管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创置问题让学生讨论置点评时间较少,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设计的装置进行说明。 快地完成本课研究。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感到有两点不足:一是学生实验中对取用物质的量的要求没有着重进行说明,做为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