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黄山市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黄山市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权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分析了黄山市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探讨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法制建设、科学规划、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问题;可持续;对策;黄山市 1 引言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黄山市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黄山市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特点。用旅游保护生态,以生态促进旅游,将是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 2 黄山市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

黄山市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黄山市是安徽省重点林区,林地面积1207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83.1%,有林地面积1023万亩,森林覆盖率77.4%;活立木蓄积量3373万m3,居安徽省各地市之首。境内有祁门县牯牛降、歙县清凉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岭南、十里山、查湾、天湖、五溪山、九龙峰、六股尖等省级自然保护区7处;黄山、齐云山、花山-渐江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黄山、齐云山、徽州等国家森林公园3处,五溪山、木坑竹海等省级森林公园2处;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1处;此外,各区县还因地制宜建立61处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总面积占市国土总面积的13.94%。黄山和

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重点保护的区域,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和地貌景观多样,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一些地方还同时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迹相融的区域,这些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黄山市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是一个阻碍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黄山市就更为突出。黄山市森林生态旅游缺少明晰的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各级政府、国务院相关部委各级相关厅局派出的管理机构均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部门。多个部门和其他行业的涉入,加上规制森林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欠缺,自然会导致管理体制不顺。 3.2 森林生态旅游粗放性开发

黄山市的生态旅游大多由旅游部门负责规划、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很少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的专业人员参与,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粗放性开发造成多种旅游功能未能全面开发,致使游客逗留时间短,回头率低;开发的粗放性还造成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系统破坏的潜在威胁。在管理上重开发利用、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利益的情况较为普遍,而且在旅游收入中,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比例较低。 3.3 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环境保护是生态旅游的基础目标,而环境保护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然而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公益性常常被忽视,也就造成了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具体表现为:一是规划开发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如景区过于人工化、城市化,植物破坏严重;景区景观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现代建筑物被引入原始生态区;野生动物受到严重干扰等等。二是过多的游客进入以及不当的旅游行为使得环境承载力下降。三是旅游

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污染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对而景区环境造成破坏。

3.4 生态旅游环境恶化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部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致使旅游资源退化,水体流失加重,植被覆盖率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缩小。 3.5 生态旅游教育功能缺失

旅游者想通过生态旅游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从而自觉地保护自然。因此,对生态知识的普及及教育应该是生态旅游活动组织的关键环节。然而黄山市的生态旅游开发仍缺乏必要的教育设施和专业人员,现有设施陈旧不堪,设施所提供的知识内容不全,展示手段更是落后、单调,无法满足游人的需要。此外,生态旅游区的导游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3.6 社区参与制度有待发展

森林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该与景区当地的社区共建紧密相联系。如果没有当地社区的支持,与社区隔离起来发展生态旅游,就不可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社区其实就是当地自然资源的使用者,只有当地社区也加入以社区为基础的森林自然景区系统,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持续有效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才有可能促进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意识的加强。很多社区的参与模式缺乏生态理念,主要是以经营为手段,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其参与模式缺少系统的管理和规划,容易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4 黄山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4.1 加强法制建设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除了认真贯彻现有的各项森林生态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外,黄山市有必要制定专门规制生态旅游的条例,弥补黄山市生态旅游地方立法的空白,将生态旅游开发的各类行为纳入法制范畴。条例需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独立集中地管理机构,独立管理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各种事项,避免多头管理;明确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利益分配制度;明确社区参与制度的重大意义,重点弥补社区参与环境保护的内容;完善人事制度,提高旅游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环境意识。同时在加强立法的基础上,也要加强生态旅游法律宣传与教育,严格生态旅游执法,严肃惩治生态旅游违法行为。 4.2 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

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三者是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必须树立这种新思维,坚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将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并进行统一核算。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开发与保护协调进行,实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 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森林旅游开发应该规划先行,以规划为指导,才可能避免开发的盲目性、粗放性,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1)建立生态旅游评估制度,通过监测和评估,确定当前各森林景区的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作为规划的基础依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