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答案(不全)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寄生虫答案(不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模、梅氏腺、卵黄腺、劳氏管、卵黄管、卵黄总管、卵黄囊、子宫及子宫颈。 2、简述吸虫的生活史;

答: 生活史虽较复杂,但基本类型包括虫卵、毛蚴、包蚴、雷蚴、尾蚴、嚢蚴和成虫七个发育阶段。包蚴和雷蚴使进行无性生殖(多胚生殖)的阶段,成虫是进行有性繁殖的阶段,感染期为尾蚴和嚢蚴,大多为嚢蚴。 中间宿主:小锥实螺、截口锥实螺、耳萝卜螺、折叠萝卜螺

成虫产卵→虫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尾蚴→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

牛羊吞食囊蚴在小肠内囊壁破裂,童虫经以下三条途径进入肝脏:

(1)穿过肠壁到腹腔,再由肝包膜进入肝脏,再到肝胆管内寄生。这是移行的一条主要途径。

(2)童虫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到达肝胆管内寄生。

(3)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胆管寄生,成虫所产的卵也是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肠道。

3、简述肝片形吸虫病的流行特点、症状、诊断和防治; 答:(1)肝片形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下: 发病季节:夏秋季 分布:呈地方性流行 易感动物:多宿主寄生虫

虫卵的抵抗力:温度、湿度、化学药物、光照 囊蚴的抵抗力:夏秋季在水中存活5个月 (2)肝片形吸虫病的症状:牛、羊症状不同

症状(牛):慢性经过;消瘦、贫血;反刍不正常;被毛粗乱无光;后期胸下、下颌水肿;母蓄不孕或流产,公畜生殖能力下降 症状(羊):

急性型:主要是大量囊蚴感染,引起急性内出血死亡

慢性型: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眼睑、颌下、胸下水肿,食欲下降,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病程1-2月因恶病质而死

(3)肝片形吸虫病的诊断:要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粪便检查及死后剖检等进行综合判定。重点包括粪便检查和血清学检查两种诊断方法。

(一)粪便检查法:多采用反复水洗沉淀法和尼龙筛兜集卵法来检查虫卵,片形吸虫的虫卵较大,易于识别。急性病例,可在腹腔和肝实质等处发现童虫,慢性病例可在胆管内检获多量成虫。

(二)血清学检查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胶体金技术不仅能诊断急性、慢性片形吸虫病,而且能诊断轻微感染的病畜。也可用血清酶含量检测法作为诊断该病的一个指标。在急性病例时,由于童虫损伤实质细胞,使谷氨酸脱氢酶升高;慢性病例,成虫损伤胆管上皮细胞,使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可持续九个月之久。

(4) 肝片形吸虫病的防治:预防性驱虫;杀灭虫卵;消灭中间宿主;防止畜

禽吃到囊蚴

4、简述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生活史和防治; 答:(1)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

分布:山丘型(条状分布)、水网型(片状分布)、湖沼型。 终末宿主:7目28属40种动物。

传染源:病人、病畜、野生动物(保虫宿主) 。 感染季节与发病特点:春末夏初。地区性。 中间宿主----湖北钉螺。

(2)日本血吸虫病的生活史: 终末宿主:动物、人。 中间宿主:湖北钉螺。

经皮肤感染,也可经胎盘感染。

虫卵→毛蚴→[毛蚴→母孢蚴→子孢蚴→尾蚴]→尾蚴→小血管、淋巴管→右心→肺循环→体循环→门静脉 →成虫 →产卵。 (3)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 加强宣传教育

查治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 粪便管理 用水管理 安全放牧 消灭钉螺

治疗:(1)吡喹酮(2)硝硫氰胺(3)敌百虫(4)硝硫氰醚 5、简述布氏姜片吸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答:(1)布氏姜片吸虫病的症状:

肠黏膜炎症、出血、水肿、溃疡、坏死;机体营养不良、消化功紊乱,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布氏姜片吸虫病的诊断: 直接涂片法 沉淀法

饱和硝酸铅溶液漂浮法

(3)布氏姜片吸虫病的防治: 严格粪便管理 消灭中间宿主

发酵处理水生饲料 定期预防性驱虫

治疗:硫双二氯酚;吡喹酮;敌百虫;硝硫氰胺;硝硫氰醚 6、简述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

答: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3科6属9种。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12科39属68种;淡水虾:4种。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犬、猫吞食含囊蚴的生鱼、虾或未经煮熟的鱼、虾而感染。

幼虫在十二指肠中破囊而出,经总胆管而进入胆管,约经一个月发育为成虫。 7、简述阔盘吸虫病、双腔吸虫病的病原、寄生部位及中间宿主;

答:一、(1)阔盘吸虫病的病原:双腔科、阔盘属,有六种。常见有三个种: 胰阔盘吸虫 腔阔盘吸虫 枝睾阔盘吸虫

(2) 阔盘吸虫病寄生部位:寄生于牛、羊、猪、骆驼、人的胰腺胰管 (3) 阔盘吸虫病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阔纹蜗牛、中华蜗牛。 第二中间宿主 :中华草螽 、红脊草螽 。

二、(1)双腔吸虫病的病原:病原:双腔科、双腔属 矛形双腔吸虫 中华双腔吸虫

(2)双腔吸虫病的寄生部位:寄生于牛、羊等动物胆管与胆囊内。 (3)双腔吸虫病的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蛳:蜗牛、丽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8、简述禽吸虫病的病原种类、寄生部位及中间宿主。 答:禽吸虫病有以下几种: (1)禽后睾吸虫病 病原:后睾科 后睾属:鸭后睾吸虫 对体属:鸭对体吸虫 次睾属:东方次睾吸虫 台湾次睾吸虫

寄生部位:寄生于家禽的胆管、胆囊内。 中间宿主:如东方次睾吸虫: 第一中间宿主为纹绍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等鲤科鱼类及黄鳝、泥鳅和蛙类的蝌蚪。 (2)背孔吸虫病

病原:背孔科、背孔属 纤细背孔吸虫。 寄生部位:寄生于禽类的盲肠。

中间宿主:淡水螺——折叠罗卜螺、小土蜗、圆扁螺、椎实螺、扁卷螺等。 (3)棘口科吸虫病

病原:棘口科:棘口属:卷棘口吸虫、宫川棘口吸虫 棘缘属:曲领棘缘吸虫 低颈属:似低颈吸虫

棘隙属:日本棘隙吸虫、叶形棘隙吸虫 寄生部位:寄生于家禽或哺乳动物的直肠与盲肠

中间宿主:需要两个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蛙类及淡水鱼。 (4)前殖科吸虫病 病原:前殖科

前殖属:卵圆前殖吸虫 楔形前殖吸虫 透明前殖吸虫 鸭前殖吸虫 鲁氏前殖吸虫 寄生部位:法氏囊、输卵管、泄殖腔、直肠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蜻蜓(稚虫)。 (5)环肠科吸虫病

病原:环肠科;嗜气管属:舟形嗜气管吸虫。

寄生部位:寄生于禽类的气管、支气管,也偶见于鼻腔。 中间宿主是扁卷螺科的淡水螺。 (6)嗜眼科吸虫病

病原:嗜眼科:嗜眼属:涉禽嗜眼吸虫 寄生部位:寄生于禽类的瞬膜、眼结膜囊

第二章动物蠕虫病——线虫病动医1001班栾姗(102101113)(一)简述线虫的形态和构造;1、一般形态形状:线状、呈圆柱状、毛发状,纺锤形。分头端、尾端;背面、腹面;两侧。颜体大性色:新鲜的线虫多为乳白色或黄白色,粉红色。表:不分节,虫体表面有纵纹、横纹。小:1mm~1m。别:雌、雄异体2、构造(1)线虫的体表:线虫体表由一层无色、略为半透明的角皮所覆盖。角皮由位于其下的皮下组织分泌而成。许多线虫的角皮还分化形成了多种特殊的组织构造,包括头泡、颈泡、唇、叶冠、颈翼、侧冀、尾翼、颈乳突、尾乳突、性乳突、交合伞、饰板和饰带、刺、嵴等;这些特殊的组织构造不仅具有附着、感觉、辅助交配等功能,而且它们的形状、位置及排列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1)头部与体部2)口领3)叶冠4)5)头泡6)颈泡7)颈沟8)颈乳突及尾乳突9)颈翼、侧冀及尾翼10)饰板和饰带11)尾觉器(2)体壁与体腔:体壁:由角皮层、皮下层、肌层组成。体(3)消化系统:雌腔:假体腔,内充满体液,内悬浮呈丝或管状的内部器官。虫:口孔—食道—肠—直肠—肛门雄虫:口孔—食道—肠—直肠—泄殖腔(4)排泄系统:分腺型和管型两类。腺型由一个大的腺细胞构成,位于体腔内,开口于食道后端或肠前端腹面。管型是由腺型的延伸构成排泄管,常分左右两支位于侧索内,并向前延伸汇合成小管,开口于腹面的排泄孔。神经环为神经中枢神经干神经干之间有横支连合单个的神经节感觉器官乳突头感器或侧感器尾感器(6)生殖系统:雌虫: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排卵器)、阴道、阴门(开口于腹面)(阴门盖)(5)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神经系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