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旅游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淮安市旅游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淮安市旅游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奚敏1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以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众多的风景名胜著称于世,历史上曾与扬州、苏州、杭州一起并称为运河线上四大都市,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本文以SWOT模型分析法为主,通过对淮安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威胁以及淮安市自身旅游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对未来淮安市旅游业发展提出一些粗陋浅见,惟愿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对淮安旅游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

关键词:淮安旅游;SWOT模型;发展建议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境外客人来到中国旅游观光,旅游事业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国内许多城市和地区在改革开放中乘发展旅游事业之机而发展壮大,实现经济腾飞。淮安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批富商巨贾的遗迹和传说的典型历史商贸旅游城市,在当前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应该如何把握机会,快速发展呢?淮安同沿海开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仍然相对落后,就是在整个苏北地区也没有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如何振兴淮安,重塑历史上的辉煌呢?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 2淮安旅游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对区域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确定区域旅游业具有的竞争优劣和劣势以及面临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是优势( 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首个英文字母缩写。其中,优势和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区域旅游业自身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及对区域的可能影响上。[1] 2.1淮安旅游业机会分析 2.1.1淮安旅游业持续升温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旅游业持续升温,淮安旅游业也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而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接待游客1010.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旅游收入为9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增长速度位列全省第一)。[2]

?

奚敏(1977-),女,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和旅游教育。

1

2.1.2经济发展带来的旅游需求强劲

近年来,国民收入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换,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华东地区是淮安地区的主要客源地,华东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淮安自身竞争能力的增强,为淮安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3淮安自身区位优势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其范围为东经118°12′—119°36′,北纬32°43′—34°06′[3],紧靠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邻近经济发达的胶东半岛,可以直接接受长三角地区南京、上海、扬州等城市的辐射,还可以接受陇海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连线的辐射。近年来,沿江开发和沿河(京杭大运河)开发政策的实施,也为淮安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1.4市府的重视

2008年,淮安市政府围绕“文化名城、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五大品牌,修编了《淮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完成了《金湖县旅游发展规划》、《盱眙天泉湖旅游度假区规划》、《盱眙龙泉湖旅游度假区规划》、《洪泽老子山温泉旅游度假区规划》。目前,还在进行的有洪泽湖古堰旅游区规划、环洪泽湖滨湖文化旅游规划、古运河旅游规划的编制。

通过优化结构,推动旅游项目优化升级,逐步将淮安市旅游业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向支柱产业、从一般的观光旅游城市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转变。

借全市开发大交通之机,完善旅游景区道路建设,努力争取淮安成为铁路客运始发站,加快淮安民用机场建设,建成苏北国际机场。加快旅游网络建设,重点建设淮安旅游集散中心,以旅游信息网络为平台,形成以咨询中心、集散中心、呼叫中心为主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厕所、旅游教育、旅游救援项目的建设,完善了旅游综合配套服务。

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对全市旅游工作进行调研,专门听取调研情况汇报,就开发旅游重点项目提出了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关于旅游业管理办法(试行)》、《淮安市旅游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采取积极措施,一是加大市级财政性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加强省级、国家级财政性资金的争取力度,创新管理办法,增强了旅游项目的拉动后劲,加速了旅游重点项目产品化进程。 2.2旅游环境优势分析

2.2.1淮安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质量较好,品位较高

淮安旅游资源的特色可以用20个字概括:“名人故里、文化名城、漕运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整个旅游资源以人文景系历史遗产景类为主,并有相当一部分的自然景系,现代人文吸引物也占一定比例。

2

2.2.2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开国总理周恩来、汉朝大军事家韩信、宋朝巾帼女英雄梁红玉、清朝民族英雄关天培、汉赋鼻祖枚乘父子、建安七子陈琳、清代著名瘟病专家吴鞠通、《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为淮安的历史增光添彩。 2.2.3发达的饮食业

淮安是淮扬菜系的发源地,境内饮食业非常发达。淮扬菜素以口味清淡而出名,菜品不仅讲究口味,还讲究原料、色泽、营养等等。钦工肉圆、开洋浦菜、软兜长鱼、平桥豆腐等都是淮扬菜中的精品。近年来,盱眙的十三香龙虾、徐集乡淮山药、老侯牌野鸭、老侯四宝、高沟捆蹄、淮阴乳鸽、洪泽湖螃蟹、楚州茶馓、盱眙板栗等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也都创出自己的品牌。

2.2.4便利的交通条件

淮安北接连云港市,东毗盐城市,南连扬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邻宿迁市,处于104、205国道和宁连一级公路的交汇点上,同三公路贯穿市内。从淮安出发经由高速公路到南京只需2小时,至连云港1.5小时,至上海4小时,至徐州2小时。2005年7月,淮安火车站建成并投入运营,结束了淮安没有铁路的历史。现在淮安正在建设苏北国际机场,这些都将大大提高淮安地区的可进入性,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市旅游市场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且市场分布集中性强,以华东地区周边省份以及沿沪宁、京沪高速公路等大中城市为重要客源市场。在客源分布上,省内主要集中在淮安本地、宁镇扬、徐连等城市,省外以上海、安徽、北京、浙江、山东等省市为主。 2.2.5完善的组织结构

近年来,淮安市旅游业发展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关注,通过积极实施“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齐上”的大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旅游行业的管理,加大了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全市的旅游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2001年专门组建了淮安市旅游局,2003年,为了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淮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此外,为适应政府转变职能、改变管理方式需要,市旅游局还牵头组建了市旅游饭店协会和旅行社协会。 2.2.6旅游品牌逐渐凸现

市各级党政领导对旅游品牌打造非常重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名人故里”、“文化名城”、“漕运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等城市旅游品牌日益凸现。“淮扬菜美食文化节”、“中国龙虾节”、“荷花艺术节”和“白鹭节”的举办使得淮安已经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系列节庆品牌。近年来,本着“立足江苏、着眼华东、面向全国、拓展境外”的市场开发战略,通过媒体广告发布、参加旅交会、办好旅游网站、组织外出促销等多

3

种形式,加强了淮安市红色旅游、绿色旅游、美食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相继推出了“淮安红色之旅”、“淮安名人故里游”、“康熙运河水上游”、“韩信故里游”、“洪泽湖水上风情游”、“盱眙山水风光游”“金湖生态农业观光游”等一批特色旅游线路,日益得到游客的青睐。

2.3不利因素分析(威胁) 2.3.1现有旅游资源的保护不够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现有旅游资源的保护,不能一边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一边破坏现有的旅游资源(或不采取保护措施),形成旅游业发展的恶性循环。例如清宴园(市区保存完好的唯一古典园林),一个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园林现在已经成为仅仅供当地居民晨练和部分协会活动的场所,保护不够,根本没有发挥其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作用,实在可惜。 2.3.2竞争对手多

淮安毗邻旅游资源富集的长江三角洲,处于诸多著名旅游城市的包围之中,这既是联合基础,也造成淮安面临客源竞争对手的威胁。周边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淮安发展旅游业的最大威胁,例如南京地区的人文资源、安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苏杭地区水乡旅游资源等都对淮安的旅游资源具有替代作用。因此,淮安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创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更有吸引力。

2.3.3比较优势不突出

由于同质关系而形成竞争态势,且与其它城市相比,淮安在全国的知名度较低,大的交通区位相对较差,因此淮安处于竞争弱势。 2.3.4旅游资金开发受限

淮安地处苏北,仍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使旅游开发资金受到一定的限制。

2.4淮安旅游竞争劣势分析

2.4.1城市知名度不高,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区域旅游发展需要塑造鲜明的形象,以提升扩大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也逐步成为诸多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4]城市的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内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淮安市在江浙地区知名度偏低,在全国知之者甚少,更不要说在全世界了,缺乏吸引旅游者的外在形象因素。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