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发展“隆冬”时期还未真正来临,经济“寒流”将越来越强,今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可能是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更要有充分的准备。二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沿海一些行业、一些企业不景气,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去年11月份以来,我市部分企业市场空间萎缩,利润减少,尤其是冶炼、风机等支柱产业和一些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和挑战。三是保就业压力增大。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乡人员增加,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压力更大。目前,我市务工人员中有不少失业返乡,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就业,将直接减少劳务收入,就业再就业和社会稳定面临巨大压力。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当前发展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闯过经济危机的难关,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二)2009年,是我市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一年。我们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需要抓住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是前所未有。一是国家政策投入机遇前所未有。这次百年未遇的金融大风暴,也是百年难得的发展大机遇。中央、省出台了一系列得力有效的英明决策,稳定了宏观经济大局,为保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为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国家推行税制改革,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企业税赋水平,增加企业盈利空间,引发危机的因素得到有效遏止,将提振发展信心。国家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撬动社会资金大投入,必然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为我们申报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资金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大幅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可以争取更多政策性项目和资金补贴,给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空前机遇。二是融入武汉城市圈机遇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同意广水作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期望广水走在武汉城市圈前列,支持广水创新体制机制、兴上大项目。成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是广水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广水人民的一件喜事、是加快广水发展的重大契机。成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可以享受武汉城市圈相关政策待遇,争取“两型社会”建设政策性项目资金;可以纳入“五个一体化”统一部署,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可以分享

产业布局调整成果,加强产业配套,在更高层面接受大武汉辐射和带动。这对于我市打造新的战略优势、挤进发展高速列车、推进新一轮战略跨越,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机遇。三是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前所未有。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冲击,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我市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廉,区位、交通具有比较优势,有利于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的转移和辐射,吸引更多资本流向广水、植根广水。四是危机产生的内生型机遇前所未有。我市经济外向度不高,外贸出口占经济总量比重很小,受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也很小,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较好。经济发展处于低谷时期往往是企业低成本建设的最好时机,企业可抓紧时间建厂房、上设备、搞技改,迎接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的到来。大量拥有熟练技术的农民工回流,可有效缓解我市企业用工难题。国家实施地域存贷挂钩金融政策,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将有重大改善,长期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将得到有力突破,企业融资难将得到实质性缓解。我们一定要看到困难和挑战中蕴藏着重大机遇,一定要看到形势变化中蕴含着有利条件,一定要看到恶劣环境中往往能形成自己的优势,一定要增强发展信心,坚定必胜信念,现在干一年,等于今后干几年;打好一年的基础,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全市上下必须危中见机,难中寻机,变危为机,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在开拓进取中加快发展。

(三)2009年,是我市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起步年。2008年是广水建市20周年,20年的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能量。2009年,是广水再干一个20年的第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确立更高的目标,坚持“跳起来摘桃子”,着力在实现战略目标“开门红”上下功夫。2009年,是广水实现5年经济总量、工业经济、财政收入“三个翻番”起跳年,必须保持更快的速度,着力在实现战略跨越上下功夫。2009年,是广水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必须好中求快,越快越好,着力在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上下功夫。2009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特殊年,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条件,必须有特殊表现、特殊作为。要紧紧围绕战略跨越的总目标,绝不放过任何发展机会,绝不错失任何有利条件,乘势而上,逆势而进,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把握,今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抢抓历史机遇作为头等大事,把扩大开放作为第一选择,把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奋力开创新一轮战略跨越良好局面。

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5%、力争17%;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40%、力争5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直接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0%、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0元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应急和谋远相结合,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紧紧抓住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精心谋划,难中求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以建设百亿元园区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以打造十里工业园、开发区工业园、杨寨冶金工业园三大百亿工业园区为抓手,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强市步伐。

坚持产业兴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实施“双百亿元产业计划”,制定扶持政策,促进风机制造、医药化工产业快速扩张。重点抓好湖风风机扩能、微特风机、通用风机、海纳电器等项目建设,加快鄂北制药、广仁药业、双雄催化等企业产品升级,力争医药化工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亿元企业工程”,着力抓好华鑫冶金、金汇冶炼、雅都纸业、华达化工、港源电气等重点项目,新增亿元企业5家;确保同一石化、中澳纳米、凯龙化工、强人药业建成投产,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以上。加快建设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支持企业组建研发中心,打造创新平台,加大技改投入,改造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设备,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坚持开发建园,优化工业经济载体。按照“市场运作,综合开发,滚动发展”的思路,鼓励大企业大财团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园区建设新格局。坚持城市建设投入优先向园区倾斜,基础设施优先与工业项目配套,增强园区承载功能。重点抓好十里工业园水电配套和主干道建设;统筹开发区、广办工业园建设,加快开发区温州工业园跨河大桥、沿河大道建设,重建驼子桥,拓宽驼子路;启动杨寨冶金工业园供水及电力增容工程,为项目落户创造必要条件。今年,力争三大园区新引进投资过2000万元项目20个以上。

坚持开放活园,增强工业经济后劲。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引进战略,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抓住广水作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的机遇,强力推进融入大武汉、对接大武汉、服务大武汉,促进华鑫、金汇、鼎盛与武钢,双剑、中意、省风机厂与武钢、武船,广彩与武烟,三江固德与三江航天,广华生物与新华扬等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对接发展,力争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探索与沿海地区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吸引沿海地区产业项目向广水扎堆转移。大力推进业主招商,引导企业以商引商,多次嫁接,攀大做大。大力开展“回归招商”,启动回归创业园建设,掀起回归创业热潮。力争今年全市引资突破15亿元,其中过亿元大项目5个以上。

(二)以建设新农村试验区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以吴店、郝店、蔡河沿牛程线20个行政村为重点,建设“北三镇”新农村试验区。坚持一个规划管总,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现状,科学制定试验区村庄建设整体规划;倾斜一批项目支持,涉农项目优先在试验区实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环境;创新一套体制机制,探索新农村建设有效途径,在促进土地流转、化解乡村债务、健全乡村治理等方面先行试验,大胆实践,努力把试验区打造成农村改革的先行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新农村的样板区。要通过试验区建设,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整体推进。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围绕创建全省畜牧大市,加快天地康缘、信达农业、和信农贸、超凡养殖等项目建设,带动发展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1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